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五
烹鲜知政理,履豨识民心。 土壤分南北,诗书亘古今。 遐方犹战伐,癃老正呻吟。 三尺焦桐在,烦公发至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烹饪海鲜了解政务,踩踏猪背认识民心。 土地有南北之分,诗书流传千古。 远方仍在进行战争,年老体弱的人正在痛苦呻吟。 有三尺焦桐琴在这里,请先生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去完善
释义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五》俞德邻 1. 烹鲜知政理:比喻治国如烹鲜,了解和处理政务就像烹饪一样需要耐心和智慧。 2. 履豨识民心:形容官员要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的需求。履豨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国大夫孟献子向国君推荐贤能之士,说“尽忠于职守,以越石父为介,执豚(小猪)祭于士,让庶民从井臼(水边捣米的地方)之役中解脱出来”。这里的“履豨”意为担任低级的差役,以此体现体察民情。 3. 土壤分南北:指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大。 4. 诗书亘古今:诗书指的是《诗经》与《尚书》,这里代表古时的经典书籍;亘古今表示这些经典流传久远。 5. 遐方犹战伐:意指远方还在发生战争。 6. 癃老正呻吟:描述年老体弱之人生活艰难,正痛苦地哀号。 7. 三尺焦桐在:三尺焦桐代指古琴,焦桐本是一种质地优良的琴材,后来成为古琴的别称。 8. 烦公发至音:劳驾您弹奏一下这古琴,发出高雅之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烹饪海鲜和踏足屠场为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和对民心的洞察。诗人通过地域差异的对比,强调了文化的统一性和历史的传承性,并警示统治者战争的痛苦和人民的需求。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殷切期待,希望这位新任官员能够用他的智慧和才能为人民谋福祉,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五》是南宋时期诗人俞德邻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约作于公元1257年,当时南宋正处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时期。 在这期间,俞德邻虽然身为士大夫,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担任过知县等职务,但由于对时政不满,最终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的生活。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俞德邻正身处乱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有金兵压境,内有农民起义,政治局势十分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俞德邻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