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忧旱

标题包含
忧旱
老农病旱如膏肓,汲井灌秧秧已黄。 湖田半作龟兆坼,河渠断道不可航。 救旱不必焚巫尪,当去民害烹弘羊。 嗟哉销变此不务,龙川佛舍徒祈禳。 中兴天子食不遑,侧身感天天与祥。 霈然坐待三尺雨,拟赋云汉歌宣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老年农民饱受干旱困扰,田地庄稼都枯萎了。 湖水干涸龟裂,河流断流无法通航。 求雨不一定要焚烧木偶,应该治理民生问题。 可惜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在寺庙里祈祷。 皇帝也为此食不下咽,忧虑重重,他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带来吉祥。 果然不久后大雨倾盆而至,我想到了周宣王时也曾发生过大旱,他在公众场合亲自祈求降雨,最终感动了上天。
去完善
释义
老农:种植庄稼的农民 病:遭受疾病或者困难 膏肓:指病情严重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 汲井:从水井里打水 灌秧:给水稻浇水 黄:黄色,此处可以理解为枯黄,代表稻苗枯萎 湖田:湖泊旁边的田地 龟兆坼:龟裂的土壤,表示土地干裂 河渠:河流的水道 断道:道路中断,无法通行 巫尪:一种祈求降雨的仪式 弘羊:汉武帝时期的大臣,曾负责国家的财政事务 嗟:叹词,表示感叹 销变:改变事物原来的性质 不务:没有尽力去做某事 龙川:古代的县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佛舍:寺庙 侧身:形容在天子身边工作的谨慎态度 食不遑:形容吃饭都顾不上,形容生活困苦 天与祥:上天赐予吉祥 霈然:形容雨水滋润万物的感觉 三尺雨:形容雨量适中 云汉:天空中的银河 宣王:周宣王,西周时期的君主
去完善
赏析
《忧旱》这首古诗描绘了农民在干旱中的艰难处境,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诗歌以老农的形象为代表,展现了农民在旱灾中挣扎求生的画面。诗人认为拯救旱灾的关键在于解决民生问题,而不是依赖迷信祈祷。同时,他也寄希望于天子能够关心百姓疾苦,为国家带来吉祥。最后,诗人期待能够迎来甘霖滋润大地,就像宣王时代那样美好。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有社会担当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忧旱》是南宋诗人周麟之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0年前后,当时正值金朝和南宋对峙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周麟之身处乱世,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他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如亲朋好友的离世、战争的困扰等,这些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他在诗中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斗争,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周麟之在《忧旱》这首诗中,通过对干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民众生活困苦的忧虑,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