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辛酉大雪戏成二诗以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为

标题包含
辛酉大雪戏成二诗以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为
佛衣珠唾飞,撼对缟裙裂。 巡檐萦梅笑,攲枕听竹折。 念此积雪寒,忧世心愈切。 夜分耿不寐,风灯半明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麟之"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您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穿着僧袍的手微微一甩,那串珠子仿佛如雪花般四散。四周白裙飞舞,仿佛和着这白雪相映成趣。 沿着屋檐行走,听见几声笑声,那是雪中的梅花吧?躺在枕头边,似乎还能听到竹叶被压折的声音。 想到这皑皑白雪中深藏的寒冷,对于世事的忧虑越发深切。夜色已深,却始终难以入眠,只有那微弱的风灯陪伴着我。
去完善
释义
1. 辛酉:干支纪年法,表示某个特定的年份; 2. 大雪:指下了很大的雪; 3. 戏成二诗:在雪中即兴创作了两首诗; 4. 以……为: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作为创作的主题; 5. 周麟之:南宋诗人,字叔章,号祥符山人; 6. 佛衣珠唾飞:形容雪花像佛教僧人的衣服和珠宝一样飞舞; 7. 缟裙:白色的裙子,这里指雪; 8. 巡檐:沿着屋檐漫步; 9. 萦梅笑:梅花在风中摇曳好像在微笑; 10. 攲枕:斜靠着枕头; 11. 听竹折:听到风吹竹子发出的声音; 12. 念此积雪寒:想到这里的积雪使得天气更寒冷; 13. 忧世心愈切:担心国家大事的心情更加急迫; 14. 夜分:夜晚时分; 15. 耿:焦虑不安; 16. 不寐:无法入睡; 17. 风灯:随风摇曳的灯光; 18. 半明灭:忽明忽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用词精炼,韵律和谐,表达出在大雪纷飞的环境中,诗人观察周围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首句“佛衣珠唾飞”描绘了大雪纷纷扬扬的场景,仿佛是佛祖的衣物上掉落的珠宝般美丽。接下来的“撼对缟裙裂”描绘了雪花落在衣服上的情景,仿佛连白色的裙子都要被撕裂一般。 接着的“巡檐萦梅笑”和“攲枕听竹折”则分别描绘了雪中梅花欢笑和竹子被压折的景象,表现了冰雪中的生命力。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并未感到喜悦,反而因为想到积雪的寒冷而感到忧心忡忡,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情在“念此积雪寒,忧世心愈切”两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夜分耿不寐,风灯半明灭”则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难以入睡,只能看着风吹得灯光忽明忽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忧虑。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自身忧郁的心情,体现出诗人高尚的品质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酉大雪戏成二诗以千山鸟飞绝万迳人踪灭为》是南宋诗人周麟之创作的一首描绘大雪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正值金国灭亡、蒙古崛起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周麟之的生活并不平静。他在朝廷任职,却因直言不讳而屡次遭受排挤。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朝政。这一时期的周麟之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在文化方面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周麟之作为一位文人,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因此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才情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同时,由于南宋与蒙古的关系紧张,他也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