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述怀

标题包含
述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赏月若非为了折桂,春天的时光又延至秋日。杏花绽放而槐花凋谢,数载春秋几许忧愁更迭迭至。
去完善
释义
1. 望月:指遥望明月,这里可以引申为对美好生活、功成名就的向往。 2. 得桂缘:即“折桂”的典故,源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支植下》所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后来用“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3. 春天又待到秋天:形容时间流逝,一年又一年过去。 4. 杏花、槐花:分别是春季和夏季盛开的花,这里用以代表季节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望月、春季和秋季的时间推移,以及杏花和槐花的开落作为线索,形象地表达了他生活中的哀愁之情。看似简单的事物,经过诗人的巧妙组合,凸显出了深刻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现象的变化,诗人揭示了内心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犹如绵延的流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流淌,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忧虑与惆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述怀》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至八年(854年)之间,这是李频担任监察御史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因为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器重,但他也深感宦海浮沉、世事如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晚唐阶段,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虽然李频在朝廷任职,但他仍然关注民生疾苦,对时事有所担忧。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悲凉的情绪。 在这首诗中,李频通过对鸟啼花落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