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四首 其二
巢知风,穴知雨,甜者甜兮苦者苦。
不须计较作思量,五五从来二十五。
万般施设到平常,此是丛林饱参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巢知晓风的动向,兽穴预知雨的来临,甘甜的东西就是甘甜,苦涩的东西就是苦涩。
不用去计较和思量,五十五年相加等于一百二十五年。
千般变化最终回归平常,这就是禅宗修行的至理名言。
去完善
释义
1. "巢知风":意指鸟类通过筑巢的位置选择来预知风雨。在此诗句中,意味着万物都有其生存的规律和方法。
2. "穴知雨":类似“巢知风”的意思,意指动物通过洞穴的选择来预知天气的变化。
3. "甜者甜兮苦者苦":甜的自然甜,苦的也自然苦,意指事物原本的样子无法改变。
4. "五五从来二十五":这是一句佛教的公案,源自禅宗僧人青原行思,表明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观念,即“五五”相加为“二十五”。
5. "万般施设到平常":意指所有的事务都归于平淡和平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禅诗。释慧晖通过自然界的现象,如巢鸟知道风向、洞穴动物预知下雨,以及甜与苦的相对存在,阐述了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因缘的道理。诗人借此表达了应顺其自然、不强求的生活态度,同时传达出禅宗强调的心性平等、追求平常心的精神内涵。“五五从来二十五”意指十二因缘(生老病死等轮回过程)的涵义,暗示人们应当洞察生命真相,放下执着,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自然的形象传递了深奥的哲学道理,体现了释慧晖深厚的佛学修养和高超的诗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四首 其二》是唐朝时期释慧晖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佛教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以及他对于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涅槃境界的向往。
释慧晖生活在唐朝,这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参禅悟道,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释慧晖作为一名禅宗僧人,他对禅宗佛教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人们走向觉悟之路。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慧晖可能已经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波折,这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痛苦。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摆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的渴望。同时,他也希望他的诗歌能够启发他人,引导他们在修行道路上不断前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