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学徒一首
瞥闻立覩且湛研,讨索思臧义理穿。
剖析赖经宗匠手,绝群羞拍腐儒肩。
鸱鸦嗜鼠颛门蔽,博簺忘羊失路偏。
警策后生文宪种,若为准拟即真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瞥:很快地看一下;快速地了解。
2. 立覩:立刻看到;迅速理解。
3. 湛研:深入钻研;深入研究。
4. 讨索:探讨求索;探究研究。
5. 思臧:深思熟虑;认真思考。
6. 义理:道理;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7. 穿:穿透;透彻理解。
8. 剖析:分析;详细研究。
9. 赖:依赖;依靠。
10. 经宗匠:精通经典的大师;学问渊博的学者。
11. 绝群:超出众人;与众不同。
12. 羞拍:羞愧于模仿;不好意思学习。
13.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指顽固守旧的人。
14. 鸱鸦:猫头鹰;这里比喻钻牛角尖的人。
15. 嗜:喜欢;热爱。
16. 颛:专擅;独占。
17. 博簺:博弈;赌博。
18. 忘羊:丢失了根本;忘记了原则。
19. 失路偏: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
20. 警策:告诫提醒;激励鞭策。
21. 后生:年轻人;这里指学生。
22. 文宪:文学规范;文学准则。
23. 准拟:模仿;仿效。
24. 真贤:真正的贤才;品德高尚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有识见的文人对于学术求真、警惕腐儒的严谨态度。首联提出了解析问题要深入探讨、洞悉其真理的态度,颔联则表达了求学者应以精良的方法论为指导,抛弃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做法。颈联则以鸱鸦、博簺的形象比喻了伪学与误人的学识,强调了不正确的知识来源会导致迷失方向。尾联则鼓励学生们以文宪为本,对待学问要有审慎的判断,并在真才实学上下足功夫,避免堕入庸俗之辈。这首诗既教育学生求真务实,又警示人们谨防被误导,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教育情怀和严谨的学术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诱学徒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的时代,儒家思想盛行,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苏籀作为一个文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对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人才,因此创作了这首《诱学徒一首》,以表达他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
这首诗表达了苏籀对学徒们殷切的期望和教诲。他希望学徒们能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苏籀作为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观念,也反映了他对学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