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亭伯改转见过一首
三就可怜繁马颈,一鸣须信绝鸡群。
絷维才骏殊旌别,籍甚名声奈耳闻。
浩渺池庭辈鸿鹭,腾轩馆殿擢兰芸。
相容历稔逃诗债,大白惟当浮劝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次尝试让人痛惜马儿劳累,一声鸣叫足以证明它在鸡群中卓越超群。
拴系缰绳用以区别其他良驹,声誉斐然但难免有传闻不实之处。
浩渺的水面上聚集着大雁和白鹭,高大的殿堂里繁茂着兰花与芸香。
相互容忍一起度过了许多诗意的时光,现在只希望借酒助兴来劝君一醉。
去完善
释义
1. 三就:指三次测试或考验。这里的“三就可怜”意为经过三次选拔,让人同情其处境。
2. 繁马颈:即繁琐的马匹筛选工作。
3. 一鸣:指一次出色的表现。这里指朱亭伯在一次表现中超越了其他同类。
4. 绝鸡群:形容超出同类的才能。这里是朱亭伯的才华远远超过其他人。
5. 絷维:指束缚和维系,这里指牵制人才的过程。
6. 才骏:有才能的人。
7. 殊旌别:不同的标识来区别人才的高低。
8. 籍甚:名声很大。
9. 浩渺: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比喻人群熙熙攘攘。
10. 池庭:水池旁的庭院,这里指代整个朝廷。
11. 鸿鹭:比喻德高望重的官员。
12. 腾轩:表示气概飞扬。
13. 兰芸:兰花和芸香,这里用来赞美朱亭伯的高雅气质。
14. 相容:互相包容,这里指诗人与朱亭伯之间的友好关系。
15. 历稔:经过一段时间,这里指长久的交往。
16. 大白:酒名,这里表示斟酒敬人。
17. 浮:本指酒水泡沫,这里表示喝酒时的一种心情。
18. 劝君:劝君饮酒,这里表示诗人对朱亭伯的祝福。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的朱亭伯的赞美和敬意。首联以“三就可怜繁马颈”来形容朱亭伯的独特之处,强调他在众多文人雅士中的独特地位和出众才华。颔联以“一鸣须信绝鸡群”进一步渲染他的非凡才能,仿佛他的一声鸣叫就能超越群鸡,突显其卓越不凡。接下来的两联则描绘了朱亭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深厚造诣和高尚品质,仿佛他是鸿鹄之才,驾驭着翱翔于高空;又像兰花一样馥郁芬芳,馨香满庭。最后两句则以诗人的口吻表达与朱亭伯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相互之间的深深情谊,称颂他的诗篇是诗歌的瑰宝,同时也借此机会祝愿他们友谊长存,共同品味人生之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朱亭伯改转见过一首》是宋代诗人苏籀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苏籀生活于北宋仁宗、神宗年间,是苏东坡的堂侄,深受东坡文风影响,诗歌造诣极高。
在北宋年间,社会经济繁荣,科技发展迅速,文化艺术氛围浓厚。诗人苏籀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包括这首《朱亭伯改转见过一首》。
朱亭伯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他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了一些波折,需要改变人生的方向。诗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鼓励。
诗中,诗人以朱亭伯的遭遇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人生中挫折和转变的看法。他认为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都是暂时的,只要勇敢地面对,最终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