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夕偶成

标题包含
元夕偶成
里唱涂讴铙吹轰,软尘梁苑记前生。 宝珠穿蚁嬉游肆,莲蕊然犀不夜城。 透碗灯繁人昼绣,隔罗光酝酒渑清。 春娃环舞云阶隘,邦媛鲜粧月地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苏籀"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在街市中传唱着各种音乐和喧闹声,犹如梁园般繁华的景象令人想起过去的生活。 孩子们在街头嬉戏穿梭,如同穿着宝珠的蚂蚁一般。夜晚的莲花烛光仿佛照亮了整座城池。 灯光透过酒杯闪烁出繁复的光影,美酒的味道如甘泉般清凉可口。 舞蹈的孩子们围绕着台阶翩翩起舞,那些美丽的女子们妆容精致地在月光下行走。
去完善
释义
《元夕偶成》注释如下: 1. 里唱涂讴铙吹轰:描述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人们唱歌、吹奏,气氛热烈。其中“涂讴”指的是在道路上歌唱,"铙吹"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演奏音乐。 2. 软尘梁苑记前生:"梁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园林,这里用来代指繁华的城市。"前生"是指过去的生活或经历。这句话的意思是回忆以前在繁华城市度过元宵节的情景。 3. 宝珠穿蚁嬉游肆: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期间,人们在市场上游玩购物的情景。"宝珠穿蚁"形容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如同珠宝般诱人。"嬉游肆"表示在市场里尽情游玩。 4. 莲蕊然犀不夜城:"莲蕊"指的是莲花的花蕊,这里用来形容蜡烛的形状。"然犀"是指点燃犀牛角,这里用来比喻烛光的明亮。"不夜城"指元宵节时,由于灯火通明,仿佛夜晚变得如白天一样明亮的城市景象。 5. 透碗灯繁人昼绣:描述元宵节的灯光透过碗状物体,显得格外明亮。"昼绣"指白天进行刺绣活动,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进行各种活动。 6. 隔罗光酝酒渑清:这句诗描绘了元宵夜宴的场景。"隔罗"表示隔着轻纱,"光酝酒渑清"表示美酒的光芒在清澈的酒杯中摇曳。 7. 春娃环舞云阶隘:"春娃"指的是春天的小孩子,"环舞"表示围着舞台跳舞。"云阶隘"表示台阶上布满了跳舞的人们,场面热闹。 8. 邦媛鲜粧月地行:"邦媛"指的是国家的优秀女子,"鲜粧"表示妆扮华丽。"月地行"表示在月光下漫步。这句诗描绘了元宵夜,美女们在月光下优雅漫步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元夕偶成》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和人们在节日中的欢庆活动。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氛围和人们洋溢的欢乐情绪。 诗的开篇“里唱涂讴铙吹轰”,形象地描绘了元宵之夜街头巷尾的热闹场景,各种歌声、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喧闹的海洋。这种热闹的气氛使人想起了古代的梁苑,那里曾有过同样繁华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宝珠穿蚁、燃犀照莲等细节,展现出元宵夜活动的丰富多样。这些活动的热闹程度犹如蚂蚁被宝珠吸引而聚集,又像燃犀照亮了整座不夜城,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庆气氛。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述了灯光璀璨的城市夜景,以及人们在宴会上的欢快时光。透过酒杯看到灯火辉煌的夜色,隔着罗衣闻到酒的醇香,这些都是元宵夜的独特体验。 最后,诗人还描绘了少女们在月光下跳舞的场景,她们环绕着阶梯翩翩起舞,如同仙子降临人间。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庆活动的生动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夕偶成》是南宋诗人苏籀创作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1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陆游、辛弃疾等文人骚客纷纷涌现,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此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背景下,苏籀以元宵佳节为背景,寄寓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苏籀当时生活在战乱频仍的环境中,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这首《元夕偶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