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正月上休日谒灵康庙拜滕公祠
苍山余雪在云端,五两摇风减晓寒。
谷应笙簧成两部,日涵烟水上三竿。
相逢戏事留仙传,如在英魂激壮肝。
分职幽明均报国,愿神终赐免空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山峰上仍有未融化的白雪隐藏在云端,微风吹过让人感到清晨的寒冷逐渐减轻。山谷间的回声仿佛是音乐家在演奏,太阳升起照耀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已经过了三竿之高。 我们相逢了这样的场景不禁让神仙也感到惊奇。就像勇士的灵魂依然激荡着我们的豪情壮志。无论我们在阴间还是阳间都要尽自己的职责去报答国家。我们衷心希望神灵能够让我们不再做无用的官员,把我们的力量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辛丑: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此处指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
2. 正月:农历的第一个月,通常在立春前后。
3. 上休日:休息日的敬称,此处指休息日。
4. 谒:拜访,拜见。
5. 灵康庙: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寺庙,供奉着灵康菩萨。
6. 拜:拜访,参拜。
7. 滕公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一座祠堂,祭祀唐朝滕氏宗族的成员。
8. 苍山:青山,此处指山脉。
9. 五两:古代测量风的一种工具,此处形容微风。
10. 谷应笙簧:形容山谷间的回声如同笙簧般悠扬。
11. 日涵烟水: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烟雾弥漫的样子。
12. 三竿:太阳升起的高度,此处表示时间尚早。
13. 戏事:轻松的事情,此处指游玩。
14. 留仙传:古代文人墨客相聚时的雅趣之事,此处指与神仙共处。
15. 英魂:英烈的灵魂,此处指滕氏宗族成员的英魂。
16. 激壮肝:激发豪情的意思。
17. 分职幽明:指分别负责阴间和阳间的事务。
18. 终赐免空官:希望神明能够最终赐予免除空官的福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朝霞、山水景物和灵康庙中的热闹景象,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感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仲友的《辛丑正月上休日谒灵康庙拜滕公祠》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1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祭祀场景的诗歌。在这一年里,北方的契丹族已经建立了辽国,而宋太宗为了扩张疆土,巩固统治,发动了数次北伐战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间对于国家的繁荣和安宁有着深深的期待。
此时,唐仲友任职颍州知州,是一位有志向的文人官僚。他的文采和政治才能得到了宋太宗的赏识,因此在地方任职期间,他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众的政策,使当地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仲友怀着对国家和民众的热爱之情,写下了这首《辛丑正月上休日谒灵康庙拜滕公祠》,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以古朴典雅的语言,描绘了祭祀的场景,展现出了民间信仰与家国情怀之间的紧密联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