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归阙感怀

标题包含
归阙感怀
望阙二年余,中宵梦玉除。 忽闻天上诏,乍厌海边居。 归路寻芳草,空囊载旧书。 君恩何以报,零泪落尘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望宫阙已有两年多,夜半梦中还思君临朝。 忽然听到天上传来诏令,顿时厌倦了海滨的隐居生活。 踏上回京之路寻觅芬芳的芳草,空空行囊装载往日的诗书。 君王恩情如何报答,唯有滴泪沾满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望阙:仰望皇宫方向,此处指朝见皇帝。阙,皇宫门前高耸的楼观,借指皇宫。 2. 中宵:半夜。 3. 玉除:汉白玉的台阶,这里代指皇宫。 4. 天上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5. 乍:突然。 6. 空囊:形容随身携带的物品少。 7. 旧书:古代书籍。 8. 尘裾:沾满尘土的衣襟,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朝廷的忠诚。首先,诗人通过“望阙二年余,中宵梦玉除”表达了对朝廷的向往和渴望回归的心情。接着,诗人提到“忽闻天上诏,乍厌海边居”,说明他突然收到了回京的诏令,欣喜之余又对海边的居所有些留恋。然后,诗人通过“归路寻芳草,空囊载旧书”描述了回乡途中寻找美好风景的喜悦以及对自己学识的自信。最后,诗人以“君恩何以报,零泪落尘裾”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无法更好地报答皇恩的愧疚。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阙感怀》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陈尧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09年,正值北宋初期。陈尧佐时任尚书右丞,因被任命为河北转运使而返回京城述职。在这期间,他目睹了京城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感慨自己的宦海沉浮。 在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开明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京城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和才子佳人。然而,对于像陈尧佐这样的官员来说,他们既要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又要应对官场上的种种斗争和倾轧。因此,他们在为国家繁荣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产生忧虑和感慨。 陈尧佐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在这一特殊时期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对京城的繁华盛世充满赞叹;另一方面,他又对自身的宦海浮沉感到无奈。这种情感交织在诗中,使得《归阙感怀》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