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巴台次韵 其一
翠岸红灯寄语,要自江南看来。
多景齐云楼下,当年使鹢招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岸边点缀着红灯笼,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寄语,这是从江南的美景中看到的。
在齐云楼的景色里,当年使者乘坐的小舟曾招来归人。
去完善
释义
1. "控巴台":这里指四川盆地中部的涪陵地区。控,控制;巴,古巴国,后为秦朝设置的一个郡;台,古代对官员的一种称呼,也指临时的住处。控巴台,意指在涪陵这个地方控制和治理古巴国的政务。
2. "次韵":古代诗人在作诗唱和时,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声调写下自己的诗作,称为"次韵"。这里是说,诗人李訦按照别人的诗句韵脚写下这首诗。
3. "翠岸":指岸边树木葱郁的景色。
4. "红灯":指夜晚江边的渔火或者航标灯。
5. "江南":长江下游地区,这里代指中国南方地区。
6. "多景齐云楼":齐云楼,位于安徽芜湖市鸠兹广场东,始建于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因唐初诗人杜牧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秋夕》而名扬海内外。多景,这里指许多美景。
7. "使鹢":鹢,船的意思。使鹢,使者的船只,这里指的是接引使者的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控巴台次韵 其一》中,诗人李訦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了江南的美景。首句“翠岸红灯寄语”中的“翠岸”形象地展示了江南的水乡风光,而“红灯”则象征着繁荣的市井生活。这两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江南景象。接下来的“要自江南看来”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南美景的独特见解,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正领略到江南的美丽。
诗的后两句“多景齐云楼下,当年使鹢招回”则进一步描述了江南的名胜古迹和繁华景象。“多景齐云楼下”中的“齐云楼”是江南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楼上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而“当年使鹢招回”中的“鹢”是指古代的一种水鸟,这句诗借喻当年有无数游人乘船来到江南游玩,欣赏这里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控巴台次韵 其一》是南宋诗人李訦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局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仍然较为严重,特别是权力斗争、士人党争等问题。
李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他曾两次被任命为地方官,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上任。在政治斗争中,他因为坚持自己的立场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守儒家士人的道德准则。
在《控巴台次韵 其一》这首诗中,李訦通过对控巴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控巴台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自己远离故乡的惆怅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訦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丰富经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