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鲁直学士
当今文伯眉阳苏,新词的皪垂明珠。
我公江南独继步,名誉籍甚传清都。
达人嗜好与俗异,谁欲海边逐臭夫。
小生结发读书史,隠悯每愿脱世儒。
几载俛首黉堂趋,争唼粱藻从群凫。
野人鼓瑟不解竽,悠悠举目谁与娱。
幸有达者黄与苏,谁复跼蹐如辕驹。
古来志士耻沉没,参军慷慨曳长裾。
相知宁论贵贱敌,诗奏终使兰艾殊。
当时仲宣亦小弱,蔡公叹其才不如。
乃知士子名未立,须藉显达齿论余。
婴儿失乳投母哺,当亦饮食琼浆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文人墨客众多,新词之美犹如明珠宝石般璀璨。
我们的江南地区有您这位继承者,声誉之隆盛遍传京城。
您的审美观与众不同,无人能与您相提并论。
我从年少时就学习文学历史,一直希望脱离世俗偏见。
几年来,我在学校里默默耕耘,努力吸取知识,力争上游。
作为乡村野人,我对音乐的了解有限,但内心始终向往那些能让灵魂愉悦的艺术。
幸运的是,我有像苏轼和黄庭坚这样的导师,他们从未像马驹那样卑微不堪。
自古以来,有志之士都不甘沉沦,参军也如此,他挥动着长长的衣袖,姿态潇洒。
我们之间的友谊无关贫富贵贱,因为我们的诗歌造诣让兰花和艾草都无法相提并论。
当年王粲年纪还轻,才华尚不为人知,蔡邕却对他赞口不绝。
可见在士子的声名尚未树立时,他们需要借助权贵的引荐和支持,才能崭露头角。
这就如同一个饿了的婴儿,投入母亲的怀抱求哺一样自然,而他们所追求的无非是那琼浆玉液般的知识。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寄鲁直学士:写给鲁直学士的一首诗。鲁直,即苏轼。
2. 文伯:对苏轼的美称,表示他的文学才能出众。
3. 眉阳:指苏轼,他祖籍四川眉山。
4. 新词:指苏轼的新作。的皪:明亮的样子。
5. 我公:指周行己所敬仰的人。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6. 名誉:名声,声誉。籍甚:盛大,盛大之名。清都: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朝廷。
7. 达人: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嗜好:喜好,爱好。
8. 小生:年轻的读书人,诗人自指。结发:形容年轻。读书史:读诗书,指接受教育。
9. 隐悯:隐居,指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10. 俯首:低头,形容恭顺的样子。黉堂:学校。
11. 争唼:争相摄取,这里指竞争。粱藻:比喻富贵名利。
12. 野人:田野之人,指普通人。鼓瑟:弹奏乐器。不解竽:不会吹奏竽这种乐器。
13. 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举目:抬头看。
14. 达者:贤明的人,指苏轼和黄庭坚。
15. 谁复:还有谁。跼蹐:拘束,局促不安。如辕驹:像马驹拉车一样不自由。
16. 志士:有志向的人。沉没:沉沦,埋没。
17. 参军: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泛指官员。慷慨:慷慨激昂。曳长裾:拖长袍,指从容潇洒。
18. 相知:相互了解的朋友。宁论:不要计较。
19. 诗奏:诗歌创作。终使:最终使得。兰艾殊:兰花和艾草有很大的区别,比喻好人和坏人有着明显的差别。
20. 仲宣:王粲的字,东汉末年文学家。小弱:年幼体弱。
21. 蔡公:蔡邕,东汉末年著名文人。
22. 名未立:名声还没有确立。
23. 显达:显贵的人,这里指有权有势的人。齿论余:谈论到。
24. 婴儿失乳:婴儿失去了母乳。喻指失去依靠。
25. 投母哺:寻求母亲的哺乳。
26. 当亦:也应该。琼浆壶:美酒佳肴。
去完善
赏析
《寄鲁直学士》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理想的诗词,作者通过描述个人经历和对友人的敬仰,展现了文人墨客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精神。
首联提及眉阳苏——苏东坡,并赞誉其“新词的皪垂明珠”,表明苏东坡的词作具有非凡的魅力和光彩。诗人以此表达对苏东坡的钦佩和敬意。
颔联赞美自己的友人(鲁直学士)身处江南地区,名声远播至皇宫之地。“独继步”表明友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独特,引领潮流。
颈联借苏轼、鲁直学士的形象指出高人雅士对俗世的超脱态度,如同在海边行走的渔父,不受世俗尘埃沾染。
诗人自陈书生意气,希望自己能跳出儒家传统的束缚,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这与当时众多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又表达了自己沉醉于古代音乐,寻求知音的愿望。这里提到的“古来志士耻沉没”指的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勇事迹。同时诗人提到曹操与刘备的典故,展现出作者立志成为英雄的抱负。
尾联描绘了作者的挚友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同时也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士子们的名声需要依靠名流显达来传播,自己虽才华横溢却仍然不够出名的事实。这最后一句道出人生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鲁直学士》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创作这首诗时,周行己正值壮年,官职为翰林院学士,正与苏东坡等文人墨客过从甚密。这一时期,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形成了以苏轼、黄庭坚为首的“苏黄”诗派。
周行己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他的诗歌艺术造诣颇高,尤其擅长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好友鲁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命运的感慨。在诗中,他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