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溪歌
人间八月秋霜严,芙蓉谿上春酣酣。
二南变后鲁叟笔,七国战处邹轲谈。
人间二月春光好,谿上芙蓉迹如扫。
周家盛处伯夷枯,汉室隆时贾生老。
小儿造化谁能穷,几回枯枿还芳樷。
只因人老不复少,有酒且发衰颜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世间八月的秋天如同寒冷的严霜,芙蓉溪边的春天却一片繁华景象。这里是二南之地(古代南方地区的称谓),自从孔子在这里写下了许多文章,这里就成为了文化胜地。战国时期,邹轲曾在这一带谈论国家大事。
人世间的二月,春光正好,溪水旁的芙蓉花像被扫过一样干净无瑕。伯夷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他的岁月,当周朝繁荣的时候,伯夷已经衰老;当汉朝兴盛的时候,贾谊也已老去。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充满神奇与变化,谁能说清楚其中的奥秘呢?只有经历多次枯木重生、草木繁衍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然而人们一旦老去,就很难再返青春,唯有借助美酒激发自己的活力,让面容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容颜。
去完善
释义
1. "人间八月":指农历八月,是秋天的一个月份,这时候气温渐低,秋意渐浓。
2. "秋霜严":形容秋天严寒的天气。
3. "芙蓉谿":指芙蓉溪,具体地点待考。
4. "春酣酣":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象,生机勃勃。
5. "二南":这里的"二南"指的是《诗经·周南》和《诗经·召南》,两部诗歌集。
6. "鲁叟笔":指孔子的文笔。孔子是鲁国人,被尊称为"至圣"。
7. "七国战处":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之地。
8. "邹轲谈":指邹衍的言论。邹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9. "人间二月":指农历二月,是春天的一个月份。
10. "春光好":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光。
11. "谿上芙蓉迹如扫":形容溪流边的芙蓉花凋谢后,仿佛被扫过一般。
12. "周家盛处":指周朝繁荣昌盛的时候。
13. "伯夷枯":伯夷是商朝末年的一位贤者,因不食周粟而饿死。这里用伯夷来象征周朝的衰落。
14. "汉室隆时":指汉朝鼎盛的时期。
15. "贾生老":贾生即贾谊,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里用贾谊来象征汉朝的衰落。
16. "小儿造化":指小孩子的命运和成长。
17. "谁能穷":没有人能彻底了解或预测。
18. "几回枯枿还芳樷":形容树木枯萎之后又重新发芽生长。
19. "只因人老不复少":因为人们老了就不能再变得年轻。
20. "有酒且发衰颜红":只要有酒,就让衰老的容颜变得红润起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变迁的诗歌,作者以芙蓉溪为线索,将时间跨度从八月的严霜到二月的春光,再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物事迹进行串联。诗中提及了二南变、七国战等历史事件,以及鲁叟(孔子)和邹轲(孟子)两位圣人的故事。同时,诗人通过对芙蓉溪边的观察,感叹自然界生命的轮回与人世间英雄豪杰的老去,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韵律优美,节奏紧凑,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芙蓉溪歌》是宋代诗人唐庚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唐庚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无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历史记载,唐庚在政治仕途上并不得志,他的诗才横溢,但对官场的种种黑暗和腐败感到厌恶,于是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这首诗或许是他辞官后对于平静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
在那个时代,诗歌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许多文人都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芙蓉溪歌》这首作品也正是通过描绘芙蓉溪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