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即事书怀
东郊雨后好风烟,大阅归来意豁然。
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闹喧天。
酴醾也浑如雪,杨柳飞来总是绵。
景物眼前虽不恶,老来无奈忆林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边的郊区在雨后显得格外美好,那种新鲜自然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阅兵结束后,心情豁然开朗。街道上的旗帜和阳光争艳,锣鼓声震天。附近的荼蘼花如白雪般绚烂,飘扬的柳絮好似一团柔软的白绵。尽管眼前的景色令人愉悦,但毕竟人老了,更怀念那充满自然和宁静的乡村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大阅:古代天子或诸侯检阅军队的仪式。
东郊:东方的郊区。
雨后:下雨之后。
好风烟:美好的景色。
豁然:豁然开朗的样子。
十里:形容距离长。
旌旗:古代的旗帜。
照日:照亮太阳。
九衢:指城市中的繁华街道。
鼓吹: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合称。
闹喧天:热闹的声音响彻天空。
酴醾:一种花,这里形容其洁白如雪。
如雪:像雪一样。
杨柳:柳树的枝条。
飞来:随风飘动。
总是绵:总是那么柔软。
眼前:眼前的景象。
虽不恶:虽然不是很好。
老来:年老的时期。
无奈:无法控制。
忆林泉:回忆在山林泉石间的快乐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参加东郊阅兵归来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雨后”的东郊风光和阅兵归来的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种昂扬的士气;颔联则通过“十里旌旗明照日”和“九衢鼓吹闹喧天”,展现出阅兵场面的壮阔与热烈;颈联中的“酴醾也浑如雪”和“杨柳飞来总是绵”,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肯定,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回归山林的渴望,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阅即事书怀》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吴芾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1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皇帝在位时期。当时,南北宋政权并存,国家正处于较为稳定的局势下。
吴芾在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学,曾任尚书省左司郎官、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等要职。在写作这首诗时,吴芾因为正直无私的品格和对国家的忠诚,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知临安府(今杭州)。他在任期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使得临安府的社会经济得以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吴芾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创作了这首描绘皇家阅兵盛况的诗篇。他以优美的诗句展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庄严的国威,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民族的自豪。同时也通过诗中的个人感慨,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哲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