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院席上作
兰台开史局,玉斝赐君余。
宾友求三事,规摹本八书。
汗青裁倣此,衰白盍归欤。
诏许从容会,何妨醉上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文献档案馆开设历史研究部门,陛下赐我玉杯。
宾朋好友来求三件事:以史为鉴、为楷模,八本书引导方向。
这些是史册中的裁减借鉴,我们怎可推迟其进度?
当陛下允许我们慢慢完成,或许还可以醉酒共乐。
去完善
释义
兰台:汉朝宫中有秘书省,设有兰台令史,后世因以“兰台”为史官或史书的代称。
史院:指史馆或史书编纂机构。
兰台开史局:意为在史院开始修史的工作。
玉斝(jiǎ):玉器酒杯。这里指代皇帝赐予的美酒。
宾友求三事:可能是指三个要求,但具体所指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解读。
规摹:原指规划规模,这里可能是指制定编修的准则和方法。
八书:古代典籍中的一部分,如《尚书·禹贡》中的《禹贡》、《舜典》等八篇。这里可能代指完整的史书。
汗青:指史册。汗青也寓意汗水的辛勤与功绩的光耀。
裁倣此:裁仿古制,指仿效古人修史的传统。
衰白:老年人头发花白的形象,形容年老体衰。
盍(hé)归欤:指为何不归隐?
诏许:皇帝的诏书允许。
从容会:从容相聚。
醉上车:指乘车时饮酒,表示快意人生。
去完善
赏析
《史院席上作》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作者在史院宴席上的所见所感。首联“兰台开史局,玉斝赐君余”,以兰台和玉斝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庄重而雅致的气氛,展现出了史院的严肃氛围。颔联“宾友求三事,规摹本八书”,通过“求三事”和“本八书”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研究与探索。颈联“汗青裁倣此,衰白盍归欤”,以“汗青”比喻史书的编纂,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而“衰白”则暗示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之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尾联“诏许从容会,何妨醉上车”,表达出虽然人生短暂,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不必过于拘泥于世俗的烦恼。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流露出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史院席上作》这首古诗是北宋时期文人吴充所创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雅士得到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吴充作为一名文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曾担任过史院的官员,因此在史院举行的各种宴会上,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史院席上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中,吴充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人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同时,他也强调文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