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
雪销鳷鹊御沟融,燕见殊恩缀上公。
昼日乍惊三接宠,正风获听二南终。
解颐共仰天颜喜,墙面裁容圣域通。
午漏渐长知禹锡,侍臣何术补尧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积雪消融在宫廷的水渠,燕子受到了特殊的恩典停落在朝廷之上。白日里忽闻天子接见,如同正襟危坐聆听《诗经》的二南之雅。面露笑容共同仰望天子的喜悦,仿佛能够看到圣人的广阔胸怀。午后渐长的阳光映照在禹锡身上,众臣们绞尽脑汁想要补充皇上的聪明才智。
去完善
释义
1. 召赴资政殿:资政殿是宋代皇宫中的一个宫殿名称,这里是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
2. 雪销鳷鹊:雪消指春天到来,鳷鹊是一种鸟的名称,此处借指春天鸟儿活跃的景象。
3. 御沟融:御沟是指皇宫里的水道,融是指冰雪消融。
4. 燕见殊恩:燕见是指在闲暇时觐见皇帝,殊恩是指皇帝的特别恩典。
5. 缀上公:缀是指连接在一起,上公是指高级官员,这里指高级官员们一同参与。
6. 三接宠:三接是指三次接受皇帝的接见,宠是指皇帝的宠爱。
7. 正风获听二南终:正风是指诗歌的正音,二南是指诗经中的两个篇章,这里是指可以听到诗歌的正音。
8. 解颐共仰天颜喜:解颐是指面露笑容,天颜是指皇帝的面容,这里是指一起仰视皇帝的笑容。
9. 墙面裁容圣域通:墙面是指眼睛看不见的地方,圣域是指神圣的境界,这里是指难以看到神圣的境界。
10. 午漏渐长知禹锡:午漏是指下午的时间,禹锡是指古代贤臣的名字,这里是指时间渐长才知道禹锡的故事。
11. 侍臣何术补尧聪:侍臣是指皇帝身边的近臣,何术是指用什么方法,补尧聪是指弥补皇帝的聪明才智,这里是指作为近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辅助皇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受到皇帝召见、聆听诗意之感的五言律诗。首联写景,通过冰雪消融和燕子的形象,展现出春天的气息。颔联中“三接宠”和“二南终”分别代指皇帝的宠爱和诗人的才华。颈联进一步描述了皇帝的喜悦之情,以及诗人如何尽力辅佐皇帝。尾联则以唐代文人刘禹锡为例,表达了对圣明的皇帝尽忠尽职的决心。全诗表达出诗人受到皇帝宠爱的感激之情,以及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是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吴充的一首著名诗作。此诗创作于宋神宗时期,大致在公元1069年至1074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吴充的才能和政绩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得以担任翰林学士,并经常在资政殿参与朝政讨论。这首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述自己在资政殿聆听皇帝讲解诗书礼仪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圣明、文化繁荣的感慨和对国家振兴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