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中

标题包含
湘中
千古怀沙恨,凄凉何处论。 坐看宗国事,安用一身存。 落叶西风岸,孤舟半夜猿。 年年江月白,为照独醒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满怀愁绪,伤心的往事难以诉说。 坐在一旁观看国家的兴衰大事,哪还顾得上个人的生死存亡? 西风萧瑟,落叶纷纷,岸边一只孤舟在夜半时分响起猿猴的悲鸣。 年复一年,月光如洗,照亮了江边那孤独清醒的灵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中:指的是湖南省中部地区,是古代楚国的地界。 2. 怀沙恨:源于屈原的《怀沙赋》,比喻忠臣遭谗受害,含冤而死的悲愤之情。 3. 宗国:指祖国或故乡。 4. 安用:表示反问,哪里有用得着……的意思。 5. 西风:即秋风,意味着肃杀之气。 6. 独醒:出自屈原的《渔父》,象征特立独行,坚持真理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湘中》是一首描绘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关注。开篇两句“千古怀沙恨,凄凉何处论”,借用了古人屈原投江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不幸的痛惜之情。接下来的“坐看宗国事,安用一身存”,意味着在关注国家大事时,个人的生死已经不再重要。 接下来,“落叶西风岸,孤舟半夜猿”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树叶飘落,寒风呼啸,夜晚孤独的船只和凄厉的猿猴啼叫,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年年江月白,为照独醒魂”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独自清醒,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个人品质,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中》是南宋著名诗人严粲创作的一首描绘湘江风光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94年,当时严粲正在湖南地区游历,观赏湘江的美景。在这个时期,宋金战争刚刚结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和发展。 严粲此行在湖南,亲身感受到湘江一带的壮丽山河,同时也对这个时期的民间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他的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感情,将湘江的风貌、历史、传说融入诗篇,展现了湘中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