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
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
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傍晚露水的浸润下,知了在哀鸣着忧愁,诗人们在此时产生了对秋天的古老愁绪。请别留在沅水、湘江旁,而要在宛城和洛阳自由自在地游历。当你停下来饮马休息的时候,或许能遇到金黄的菊花;而离家的时候,已是满头白发的年纪。在湖北竟陵的月光之夜,登上高高的亭台楼阁,那就像登上了远古时代的喻氏楼。

去完善
释义
1. 露下:指露水下降的时候,一般对应的是清晨或傍晚时分。
2. 晚蝉:秋天的知了,因为秋天是它们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所以有“晚”字以示强调。
3. 诗人旧怨秋:这句意味着诗人在秋天时容易产生哀伤的情绪,这里的“怨”并非怨恨,而是情感的一种表达。
4. 沅湘:指湖南省的沅水和湘江,这里用来泛指湖南一带的地区。
5. 莫留滞:不要长久滞留的意思。
6. 宛洛:古代河南地区的两个城市,分别指代宛城和洛阳,这里用作比喻繁华的城市。
7. 黄菊:指黄色的菊花,在古典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景象。
8. 白头:指头发变白的人,这里指的是年老的亲人或者朋友。
9. 竟陵:古地名,位于今天湖北省的天门市,唐朝时期属于郢州管辖。
10. 明月夜:明月的夜晚,这里指的是月光明亮的美好夜晚。
11. 上:登上。
12. 庾公楼:古代著名的楼阁之一,位于竟陵地区,此楼据说可以远眺长江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开篇以“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描绘出送别场景,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伤感。接着诗人鼓励友人“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希望他在江湖中游历,不要停滞不前,尽情地享受人生的乐趣。最后四句“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在他乡的美好祝愿:在游历中欣赏美景,品味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此时的李端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在文坛上享有较高声誉。
在李端所处的时代,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成为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抒发胸臆的重要载体。李端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深受时人喜爱,其中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抒发离别之情的故事。
在这首《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中,李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