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渺渺楚天阔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渺渺楚天阔
渺渺楚天阔,秋水去无穷。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独倚高台一笑,圉圉游鱼来往,还戏此波中。危栏对千里,落日照澄空。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堪笑磻溪遣老,白首直钩溪畔,岁晚忽衰翁。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又号芗城居士。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叶梦得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叶中是进士出身,曾任尚书郎。叶梦得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查看更多
热心网友
去完善

译文
浩渺的楚天空阔无边,流水悠悠无端。淮河的两岸已经模糊不清,只看到轻盈的浪花随风起舞。独自站在高台上微笑,看着悠闲游荡的鱼群,仿佛在这波光粼粼之中嬉戏。高楼耸立的栏杆对着远方,落日余晖洒在清澈的天空。你并非我,怎能知道我的想法和感受?鹏鸟展翅高飞,鲲鱼化作巨浪,这都是自然的变化。可笑的是那磻溪边的老人,白发苍苍却仍执着于溪边的直钩垂钓,岁月匆匆已然老去。那些所谓的丰功伟业如今何在呢?到头来只是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
热心网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 2. 渺渺:形容空间广阔或时间长久。 3. 楚天:南方的天空,这里指代长江中下游地区。 4. 秋水:秋天的江水。 5. 两淮:淮河上下游一带的地区。 6. 轻浪:轻微的水浪。 7. 独倚高台:独自依靠在高台上。 8. 圉圉:水域宽阔的样子。 9. 危栏:高楼的栏杆。 10. 澄空:晴朗的天空。 11. 安知我:怎么知道我的想法。 12. 鹏飞鲲化:大鹏展翅飞翔,比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13. 磻溪: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姜太公曾在这里钓鱼等待周文王。 14. 直钩溪畔: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的地方。 15. 非熊:周文王梦到的熊,后来成为了姜太公的标志。
热心网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渺渺楚天阔”开篇,展现了宽阔的视野与丰富的想象。紧接着描绘了“秋水去无穷”的景象,给人一种时空的延展感。在这里,作者通过比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 上阕后半部分,词人以“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描述了两淮地区广阔的美景。“独倚高台一笑,圉圉游鱼来往,还戏此波中”则表现了诗人在高处俯瞰众生的心态,以及他对自然万物的关照。 下阕一开始,诗人便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这是一种设问,凸显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深度。接着,他以“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来比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表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气概。 接下来,诗人用“堪笑磻溪遣老,白首直钩溪畔,岁晚忽衰翁”这一句调侃了那些过于执着功名的人。这不仅是对于现实的讽刺,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告诫,提醒自己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诗人发出了“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的感叹,表达了对现实功业的无奈与反思。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体现出作者深刻的哲理思考。
热心网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渺渺楚天阔》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38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南下,中原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局势动荡不安。 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北宋末年曾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等职,后随宋室南渡,历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要职。在南宋初年,他力主抗金,曾派遣使者联络各地义军共同抗金,但因朝中投降派势力强大,他的主张未能得到采纳。 在这首词中,叶梦得以“渺渺楚天阔”开篇,描绘了当时的战乱景象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接着,他以“月明多应在,长剑倚青天”表达了对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最后,他以“千里江山如画,万籁无声”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热心网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