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

标题包含
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
宁须山泽论高平,但要曾餐石决明。 三世击钟敲石磬,十年学剑斮铜钉。 倘知狐祖天边去,肯向蛮奴脚底行。 更许野夫寻上著,十洲三岛一宫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珌(1164年-1239年),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程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宁愿在山谷里谈论高地和平地,只要曾经品尝过石决明的味道。 三代人敲击钟磬发出声音,十年学习剑术斩断铜钉。 如果知道狐狸的祖先去了天边,愿意向蛮荒之地走去。 让乡村野夫寻找更高的地位,十洲三岛有一处宫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宁须山泽论高平:宁须,地名;山泽,山川湖泽之地;论,评论;高平,地势高而平坦的地方。这句的意思是,不必在山川湖泽之地争论哪里地势高而平坦。 2. 但要曾餐石决明:只要曾经吃过石决明这种药物。 3. 三世击钟敲石磬:三世,三代人;击钟,敲击编钟;石磬,石头制成的磬,古代的打击乐器。这句的意思是,三代人都在敲击编钟和石磬。 4. 十年学剑斮铜钉:十年,指长时间;学剑,学习剑术;斮,砍断;铜钉,铜制的钉子。这句的意思是,经过长时间的剑术学习,能够砍断铜制的钉子。 5. 倘知狐祖天边去:倘,假如;狐祖,狐狸的祖先;天边,天际,遥远的天际。这句的意思是,假如知道狐狸的祖先已经远离天际。 6. 肯向蛮奴脚底行:肯,愿意;向,朝某个方向走;蛮奴,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脚底,脚下。这句的意思是,不愿意朝着少数民族的方向行走。 7. 更许野夫寻上著:更许,更加许可;野夫,田野农夫;寻上著,寻找更高的地位。这句的意思是,更加许可田野农夫寻找更高的地位。 8. 十洲三岛一宫城:十洲,古代神话中的十个海岛;三岛,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一宫城,一座宫殿城市。这句的意思是,十个海岛和三神山共同构成了一座宫殿城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作者是南宋诗人程珌。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自身理想和抱负的诗作,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出诗人坚定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先,诗人在首联中通过“宁须山泽论高平”表达出他不愿在山野之间讨论平凡琐事,而是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接着,他用“但要曾餐石决明”传达出自己对坚定信念的追求,表示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颔联“三世击钟敲石磬,十年学剑斮铜钉”通过对比三代相传的击钟和十年苦练的学剑,强调诗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毅力的自信,又表现了他对品质执着追求的严肃态度。 接下来,诗人以“倘知狐祖天边去,肯向蛮奴脚底行”表达了对民族气节的坚守。这里,诗人通过狐祖和蛮奴两个形象的对比,表现出他对忠诚、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这种情感在与上一联的对比中得到了深化,使整首诗充满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最后一联“更许野夫寻上著,十洲三岛一宫城”则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在这里,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十洲三岛,构建出一个美好的愿景——一个和谐、安宁的理想世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强调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是南宋诗人程珌的作品。程珌(1169-1246),字怀古,号洺水遗民,洺州临洺县(今河北邯郸市永年区)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文才横溢,留传于世作品逾千篇。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雄浑的边塞之作,又有婉约清丽的山水诗。这首《五十六字庸以告未知野夫者》是一首抒发感慨的诗,表现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南宋与金、元等政权并存,战事频繁。在这个大背景下,诗人程珌的生活和创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一生宦海浮沉,历任州县官员,曾随从宋高宗南渡,后来因为直言不讳,多次遭贬谪。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程珌正身处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环境。一方面,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另一方面,他又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能为力。这种深刻的感受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