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贤一不肖诗·右范希文

标题包含
四贤一不肖诗·右范希文
中朝莺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 之人起家用儒业,驰聘古今无所遗。 当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 汉文不见贾生久,诏书晓落东南涯。 归来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毘。 名者翼翼郡国首,里区百万多占辞。 豪宗贵倖矜意气,半言主者承其颐。 昂昂孤立中不倚,传经决讼无牵羁。 老奸黠吏束其手,众口和附歌且怡。 日朝黄幄迩天问,帝前大画当今宜。 文陈疏举时密启,此语多秘世莫知。 传者籍籍十得一,一者已足为良医。 一麾出守番君国,惜此智虑无所施。 吾君睿明广视听,四招邦俊隆邦基。 廷臣谏列复钳口,安得长喙号丹墀。 昼歌夕寝心如疚,咄哉汝忧非汝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在喜鹊和黄莺在欢快地歌唱,慷慨激昂的人有谁呢?有学问的人在推动着国家的发展,他们能够贯通古今,毫无遗漏。有人曾经受到皇帝的召唤,向皇帝进言。为了国家和人民,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责任。就像是肥沃的土地上,花朵和果实茁壮成长。汉朝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像贾生这样的人了,皇帝的诏书在东南沿海地区传播。这位官员回来后在石阶上俯首,成为了天子的助手。他在地方上的名声很高,被许多人称颂。一些有权势的人和贵族喜欢展示自己的气势,他们的话被君主接受。这个人独立而正直,无论是传授经书还是判断诉讼,都不受干扰。狡猾的老吏束手无策,众人附和,欢喜不已。每天在天子面前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大多不被世人所知。这些传说都是真真假假,但这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他被任命为番君国的太守,可惜他的智慧无法得到发挥。我们的君主聪明而明智,他广泛听取意见,选拔贤能之士,巩固国家的基础。朝廷中的大臣们再次闭口不言,怎么能不为此感到痛苦呢?白天唱歌,晚上忧虑,心情如同创伤。你这个傻瓜,你的担忧不是你的职责。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蔡襄的作品,主要赞扬了范仲淹的才能与品德。诗中通过对范仲淹的政治生涯的描绘,展现了他敢于直谏、为民请命、廉洁奉公的形象。诗人认为范仲淹的智谋和能力足以治国安邦,但他的才华却未被充分利用。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描述了范仲淹在中朝的地位和声望,强调他的大才能和高尚品质。接着,诗人通过回忆范仲淹在谏官任上的表现,以及他在面对皇帝时的自信和果断,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胆识。此外,诗人还描写了范仲淹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以及他对豪强和权贵的态度,进一步突显了他的公正廉明。 然而,诗人认为范仲淹的智慧和才干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让他感到惋惜。诗人希望皇帝能够广泛选拔贤能之士,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范仲淹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范仲淹的政治生涯的回顾,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贤能之士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品评人物,用诗歌记录和传播个人的品行、事迹。在这种背景下,蔡襄创作了这首《四贤一不肖诗·右范希文》。 该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前后,当时蔡襄因政治上的分歧被贬官至福建福州。这一时期,他既失去了在朝中的地位,又无法参与国家的决策,因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民间疾苦和时局变化。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生涯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措施,如推行“庆历新政”等,但并未得到朝廷的支持,最终失败。范仲淹一生廉洁自律,关心民生,他的这些品质深受蔡襄的尊敬和赞誉。 在这首《四贤一不肖诗·右范希文》中,蔡襄通过对范仲淹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正直官员的期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传播,唤醒更多的士人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共同努力改善时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