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让图
行必有师,进之以礼。
昭昭君子心,对面风波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前进的路上必然会有老师相伴,待人接物要遵循礼仪。
光明磊落的君子之心,即便面临波折也能镇定自若。
去完善
释义
《揖让图》:宋末元初僧人道行和文学创作的别集。释智愚,即高僧道行。此诗体现了作者对世态人心的深刻洞察。
1. 行必有师,进之以礼:行走社会必然会有老师,我们会用礼仪向他们学习。这里的“师”指的是导师、榜样。“进之以礼”表示对他们以礼相待。
2. 昭昭君子心,对面风波起:世人皆知君子的品质光明磊落,却总有人想挑战并制造纷争。“昭昭”指光明、明显;“君子心”喻指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揖让图》是释智愚的一首描绘君子行为的诗。在诗中,他以简洁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君子的理解和对礼仪的重视。“行必有师,进之以礼”,诗人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对待行为应该遵循的礼节。接下来,他用“昭昭君子心,对面风波起”来形容君子的品行如同明亮的阳光,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镇定。这首诗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君子之道,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揖让图》是南宋诗人释智愚创作的一首描绘民间风俗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民众南迁,南方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政治腐败严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释智愚(1147-1228)是南宋的一位高僧,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因看破红尘而出家为僧。他在诗坛上颇有名气,作品以描绘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揖让图》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