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曲江胡处士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卜居天苑畔,闲步禁楼前。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静还林石下,坐读养生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访曲江胡处士: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刘得仁,题目中的“访曲江胡处士”是指去访问居住在曲江的胡姓隐士。
2. 何况归山后,而今已似仙:这句是说这位胡处士在辞官回乡之后,过着如同神仙般的生活。
3. 卜居天苑畔:天苑是指皇帝种植的园林,这里指长安附近的皇家园林。
4. 闲步禁楼前:禁楼是指皇宫内的楼阁。
5. 落日明沙岸:描述夕阳照耀沙滩的美景。
6. 微风上纸鸢:微风吹动天上的风筝。
7. 静还林石下:描述作者在树林和石头之间安静地休息。
8. 坐读养生篇:阅读有关养生的文章或书籍。
去完善
赏析
《访曲江胡处士》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的闲适生活画面。诗人在归隐山林之后,过上了近似神仙的生活。他在天苑旁选址居住,闲暇时漫步于皇宫前的楼阁。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沙滩上,微风吹起风筝。诗人在这宁静的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在林间石下静坐,阅读养生的篇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超脱尘世纷扰的淡定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曲江胡处士》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德宗时期(公元780年-805年)。这个时期,唐朝的政局相对稳定,但民间生活仍存在诸多困苦。
刘得仁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地取得功名。在漫长的求仕过程中,他逐渐对官场失去了信心,开始关注并赞美隐居生活。这种人生际遇使他产生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他创作描绘隐逸生活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德宗时期,时代背景中的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如土地兼并、赋税繁重等问题。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山水田园,寻求心灵的慰藉。他们以诗明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因此,刘得仁在创作这首《访曲江胡处士》时,充分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心境和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