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客怀
绿树成阴四月天,紫桐花放石池边。
风光暗换人双鬓,一别江南二十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四月的绿树成荫中,紫色的桐花在石头水池边绽放。风景的变化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面貌,距离我上次离开江南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去完善
释义
《初夏客怀》注释:
1. 四月天:指农历四月份,此时正值春夏之交,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绿叶成荫。
2. 紫桐花:即泡桐花,一种在春天盛开的花卉。
3. 石池边:指石头围砌的水池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附近的景观。
4. 风光暗换:指时间流逝,自然界的风光也在不断变化。
5. 人双鬓:形容人的头发变白,表示年纪增长。
6. 一别江南:指诗人离开江南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绿树成阴四月天”起笔,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绿荫如盖的树木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接下来,用“紫桐花放石池边”进一步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紫桐花在石池边盛开,更显得清新脱俗。
接下来的两句,“风光暗换人双鬓,一别江南二十年。”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自己的年华老去,“风光暗换人双鬓”,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而最后一句“一别江南二十年”则透露出诗人在江南的回忆,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诗人以春天的美好景物入手,引出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岁月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客怀》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描绘夏季景色和抒发离愁别绪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140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风雨飘摇,战乱频仍。由于金兵南侵,中原沦陷,许多文人墨客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释行海也不例外,他曾多次离家远游,寄寓他乡。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深切。
在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一方面,民间疾苦深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不思抗敌救国。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抗金救国事业,期望能够挽救国家危亡。释行海作为一名僧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抗金斗争中去,但他的诗作却反映了这一时代的主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