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病中感怀

标题包含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精通书画,善诗词,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位期间,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使国家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身体日渐衰弱,倍感悲伤。寒风侵袭着病弱的身躯,雨水让人咽下心头之愁。深夜唯有煎药相伴,早晨时胡须已白了一半。前世缘分如何?有谁去问佛祖呢?
去完善
释义
1. 憔悴:形容人瘦弱,精神萎靡的样子。 2. 萧条:形容景色冷落,不景气。 3. 风威:寒风凛冽的威力。 4. 雨气:雨滴形成的水汽。 5. 夜鼎:夜间燃烧的香炉。 6. 朝髭:早晨的胡须。 7. 前缘:过去的缘分或宿缘。 8. 空王: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病中感怀》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病中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自己生病的感受为主线,通过对风雨、煎药、染发等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其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奈。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颇值得一读。 首联“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表达了诗人近年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不堪。“憔悴”和“萧条”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病态。在这里,诗人以自己的身体变化来反映国家的兴衰,表达了深深的担忧和哀伤。 颔联“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病中的感受。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的病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威力。这里的风威和雨气,象征着国家命运的风雨飘摇,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 颈联“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通过具体的物象,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生活场景。夜晚,诗人独自在炉火旁煎药;清晨,镜子里已看到自己胡须斑白。这些细节,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病体的沉重。 尾联“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是诗人对人生命运的一种追问。“前缘”,指前世因缘,这里是说诗人的命运。“空王”,即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诗人以一个病人的身份,向佛祖询问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种提问,既表达了对命运的迷茫和无助,也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期待。 总之,《病中感怀》这首诗歌,以其质朴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南唐后主李煜病中的人生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病中抒怀之作,也是一首反映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病中感怀》是南唐后主李煜在其生命最后阶段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5年,正值北宋灭南唐时期,当时的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他饱受病痛的折磨和心灵的创伤,一方面要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出自己病中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慨。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南唐作为一个小国,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逐渐衰落。而北宋则在这个时期崛起,成为中原地区的主宰。这种时代背景也为李煜的诗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氛围。 在《病中感怀》这首诗中,李煜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病中生活,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叹,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哀叹。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煜作为一个诗人的才情,也反映出他在历史洪流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