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标题包含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翠,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精通书画,善诗词,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位期间,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使国家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台阶前的月亮伴随着樱花的飘落,忧愁地倚靠在熏笼边的象床上。这情景与去年今天相似,但心中却充满怨恨。头饰凌乱显得憔悴,眼泪沾湿了红色的抹胸。在哪里品尝思念的苦涩呢?只有在纱窗后的醉梦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樱花:指日本的一种花卉,这里借指春天的花朵。 2. 阶前月:指台阶前的月光。 3. 象床:象牙装饰的床榻。 4. 愁倚:惆怅地依靠着。 5. 薰笼:熏香的竹笼。 6. 远似:遥想当年。 7. 恨还同:愁绪依旧。 8. 双鬟:古代女子头发的发型,分为两股。 9. 云憔翠:形容女子的眉毛如同弯弯的月亮。 10. 红抹胸:红色的内衣。 11. 纱窗:指窗户。
去完善
赏析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象和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樱花落尽阶前月”,描绘了春天里樱花飘落的美丽景象。月亮照耀在台阶前的樱花上,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这种美景与作者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 接下来,作者用“象床愁倚薰笼”描述了自己在如此美景中的心情。他躺在床榻上,依靠着熏笼,心中充满忧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沉。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两句,作者回忆起去年的今天,那时也有这样的美景,但今年的心情却大不相同。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下阕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双鬟不整云憔翠,泪沾红抹胸”,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头发有些凌乱,眼中饱含泪水。这种形象,既体现了女子的柔弱,也表现了她对情感的执着。 最后,作者以“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结束全词。他问自己在何处感受到相思之苦,也许只有在醉梦中,才能暂时忘记现实的痛苦。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通过对美丽的景象和人物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唐后期,即公元961年至975年之间。这一时期,南唐在中原地区的政治地位日益衰落,而李煜作为南唐的皇帝,虽然努力改革,但无奈国力衰微,无法挽回颓势。 在这首诗歌的创作期间,李煜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他原本是一个热爱文学和艺术的文人皇帝,但在面对国家的危亡时,不得不肩负起沉重的责任。他的诗词创作也反映出他在这个时期的忧虑和痛苦。此外,他与皇后周娥皇的爱情故事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悲剧色彩,这也对李煜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期。南唐虽然是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但在北方的后周和后蜀等国家的压力下,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李煜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