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十日偶书

标题包含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精通书画,善诗词,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位期间,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使国家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雨带来秋天的气息,微醺的我从酒的沉醉中醒来,心情因时事而难以平静。黄色的花朵在冷风中凋落,不再鲜艳。自从我的两鬓开始出现白发,我就像那个被称为安仁的人一样感到惊慌和担忧。
去完善
释义
1. 九月十日:农历九月初十,重阳节的后一天。 2. 晚雨秋阴:指秋天的阴雨天气。 3. 酒乍醒:指喝酒后突然醒来。 4. 感时心绪:指因感叹时序变迁而产生的思绪。 5. 杳难平:指难以平静。 6. 黄花:指菊花。 7. 冷落:指菊花开得不好,不鲜艳。 8. 不学安仁却自惊:此处化用东晋诗人潘岳的典故。潘岳在《秋兴赋》中描述了自己白发苍苍的形象,这里是说,自从头发变白以后,即使不想像潘岳那样,也会因自己的衰老而惊讶。
去完善
赏析
《九月十日偶书》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晚雨秋阴酒乍醒”,开篇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阴霾笼罩的秋天景象。“酒乍醒”意味着刚刚酒醒,形象地展示了诗人沉浸在美酒之中,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 “感时心绪杳难平”,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心情难以平静。“感时”指的是感受时节的变化,这里特指秋天。“心绪”是指心情思绪。“杳难平”形容心情起伏不定,难以平复。 “黄花冷落不成艳”,诗人以凋零的菊花作为象征,表达了失去生机与活力的心境。“黄花”即菊花。“冷落”表示冷清冷落,失去光彩。“不成艳”表示无法呈现艳丽之态。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诗人以白发为引,表达了自己对衰老的无奈和担忧。“双鬓斑斑白”形容头发逐渐变白,“安仁”指的是晋代文学家潘岳,他因《悼亡诗》而闻名,这里诗人以潘岳的自伤之情来形容自己。“却自惊”表示诗人对此感到惊慌失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诗歌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词显得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