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天匆忙辞别宗庙的情景,耳边还回荡着教坊演奏的离别之歌,我只能含着眼泪,与曾经陪伴我的宫女们相对而泣。
去完善
释义
辞庙:离开宗庙,象征着失去国家;教坊:古代管理乐舞的机构;别离歌:表达离别的哀伤曲调。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将作者由帝王到俘虏的命运巨变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描绘了南唐昔日的辉煌盛景,“四十年来家国”两句气势恢宏,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接着用“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宫廷生活的奢靡,同时反衬出作者对于战争的无知与疏忽。
下半部分则笔锋陡转,直抒胸臆,刻画了亡国后的凄凉处境。“沈腰潘鬓销磨”一句既形象又深刻,道出了身心俱疲的状态。结尾处“仓皇辞庙”的场景尤为感人,不仅突显了作者内心的绝望与无助,也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全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唐后主李煜人生最黯然的时期。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南唐灭亡。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种巨大的身份落差让李煜内心充满悲戚与悔恨。这首词回顾了昔日繁华的家国景象,抒发了亡国之痛与离别之苦。词中既有对往昔盛世的追忆,又饱含着对故国山河的深深眷恋,堪称一首血泪交织的哀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