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评

标题包含
书评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精通书画,善诗词,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位期间,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使国家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擅长书法的人,都能学到王羲之书法的某一特质:虞世南学到了它的美感但失去了它的英武;欧阳询学到了它的力度但失去了它的温和秀丽;褚遂良学到了它的韵味但失去了它的变化;薛稷学到了它的清新但失去了自由;颜真卿学到了它的韧性但失去了它的粗犷;柳公权学到了它的骨架但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徐浩学到了它的丰满但失去了它的质朴;李邕学到了它的气势但失去了他的体魄;张旭学到了它的技法但失去了他的稳重。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则因为太过于焦急而失去了从容的态度。这些都被后代的人们认为是珍贵的学习范例,所以他们的高尚风范得以流传千古。这个春天的时候,我在西边的书房里看了《修禊叙》这篇文章,这也是张洎对此的评价。
去完善
释义
1. 虞世南: 南朝陈及隋朝文人,以书法著称. 2. 欧阳询: 唐朝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擅长楷书,世称"欧体". 3. 褚遂良: 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谏议大夫等职,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4. 薛稷: 唐朝书法家,字嗣通,官至礼部尚书,擅长行草书. 5. 颜真卿: 唐朝大臣,名臣颜杲卿从弟,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工于楷书,所创“颜体”楷书独步天下. 6. 柳公权: 唐朝著名书法家,任过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与颜真卿齐名. 7. 徐浩: 唐朝书法家,精通楷书、行书,尤精于小篆,晚年出守地方,进封郡公. 8. 李邕: 唐朝时期官员、学者,古文运动先驱,工部尚书、北海郡公,著有《李北海集》. 9. 张旭: 唐朝书法家,官至金吾长史,擅长草书,被誉为“草圣”. 10. 王献之: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擅长楷书、行书. 11. 清辉西阁: 建筑名称,泛指清净雅致的楼阁. 12. 修禊叙: 书法碑帖名. 13. 张洎: 五代十国时南唐大臣,文士,原名张祥孙,字师晦,后改现名,历仕五朝,官至尚书左仆射.
去完善
赏析
《书评》的赏析: 这是一首阐述书法艺术的诗,通过对历代书法家作品的评价和比较,揭示了书法的美韵、力道、意境、筋骨、清丽等方面的特点及其缺失。诗人以婉约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书法历史的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历代书法大家齐聚一堂的场合,感受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诗中,作者将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邕、张旭等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一一作了点评,指出他们各自的长处与不足。这些评论既展示了作者的独到眼光,也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提到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认为他的书法兼具各家之长,却遗憾地失去了含蓄内敛的气度。这一评论不禁令人联想到李煜本人的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一生。 总的来说,这首《书评》如同一部书法艺术的品鉴指南,带领读者领略了书法的无穷韵味,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评》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当时南唐正面临北宋的进攻,形势岌岌可危。在这段时间里,李煜作为南唐的国君,不仅要面对国家的危机,还要应对内心的恐惧和忧虑。 在北宋的强大压力下,南唐疆土逐渐丧失,最终于975年被灭。李煜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被迫过上了阶下囚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抒发内心情感的诗词,如《书评》等。 这首《书评》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以“春光”喻指美好年华,以“燕子”代表诗人自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反映了他对个人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书评》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国家灭亡、沦为俘虏的巨大变故。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常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