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缓师表
臣猥以幽孱,曲承临照,僻在幽远,忠义自持,唯将一心,上结明主,比蒙号召,自取愆尤。王师四临,无往不克,穷途道迫,天实为之。北望天门,心悬魏阙。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微臣薄躯,吾君外臣也。忍使一朝,便忘覆育,号兆郁咽,盍见舍乎?臣性实愚昧,才无异禀,受皇朝奖与,首冠万方,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贻责天下,取辱祖先,臣所以不忍也。岂独臣不忍为,亦圣君不忍令臣之为也。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宽之赦之。臣又闻鸟兽微物也,依人而犹哀之,君臣大义也,倾忠能无怜乎?倘令臣进退之迹,不至鬼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岂惟存没之幸也,实举国之受赐也。岂惟举国之受赐也,实天下之鼓舞也。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能够熟练地将古文翻译为优雅的现代白话文。请您提供一段古文,我将为您立刻创作出相应的译文。
去完善
释义
《乞缓师表》注释:
1. 猥:谦词,表示自谦。
2. 幽孱:指地位卑微。
3. 临照:皇帝的光临和赏识。
4. 僻在幽远:指自己地处偏远。
5. 上结明主:向圣明的君主表达忠诚之心。
6. 比蒙号召:受到皇帝的召唤和命令。
7. 自取愆尤:主动承担责任,接受责备。
8. 王师四临:形容朝廷大军威力强大。
9. 无往不克:无所不能攻克。
10. 穷途道迫:走投无路,形势危急。
11. 天门:喻指帝王的宫门。
12. 魏阙:古代宫殿外的两座高建筑,象征国家政权。这里借指朝廷。
13. 一城生聚:指全城百姓。
14. 吾君赤子也:把百姓比作皇帝的孩子。
15. 微臣薄躯:指自己微不足道的身体。
16. 吾君外臣也:表示自己作为皇帝的外臣。
17. 覆育:养育之恩。
18. 号兆郁咽:指百姓的哭声。
19. 盍见舍乎:为什么不放过呢?
20. 愚昧:无知的意思。
21. 异禀:特殊的才能。
22. 首冠万方:指自己位居百官之首。
23. 踵:继承。
24. 不臣之子:指失去爵位的王子。
25. 囚虏:战俘。
26. 贻责天下:让天下人责备。
27. 取辱祖先:使祖先蒙受羞辱。
28. 嫌畏:厌恶恐惧。
29. 依人:依附于人。
30. 哀之:怜悯他们。
31. 君臣大义:指君臣之间最重要的道义。
32. 倾忠:尽忠。
33. 鬼恶:坏人。
34. 宗社之失:国家灭亡。
35. 不自臣身: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6. 存没之幸:活着或死去都是幸运的事。
37. 举国之受赐:全国人都得到恩惠。
38. 天下之鼓舞:全国人民受到鼓舞。
39. 皇天后土:天地神灵。
去完善
赏析
《乞缓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煜的一首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君主表达了自己忠诚于国家的心意。全篇词藻华丽,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文章开篇,作者首先表达了对自己的卑微地位的谦逊态度,同时也表明自己对君主忠诚的决心。接着,作者描述了国家的现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北望天门,心悬魏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人民和君主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而君主则是人民的领导者。因此,作者呼吁君主能够关心人民的疾苦,不要让他们陷入困境。这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嗟一城生聚,吾君赤子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随后,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作为君主的外臣,本应该为国家尽忠尽责,但现实却让他陷入了困境。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反问句,如“奈何一日自踵蜀汉不臣之子,同群合类而为囚虏乎?”,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作者再次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他认为,自己作为臣子,应该为国家和君主尽忠。因此,他请求君主能够宽恕他的过错,让他有机会继续为国家效力。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如“况乎名辱身毁,古之人所嫌畏者也。人所嫌畏,臣不敢嫌畏也。惟陛下宽之赦之。”,增强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再次强调了君臣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使是鸟兽这样的微小生物,都会因人类的行为而感到悲伤,更何况是君臣之间的大义呢?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反问句,如“倘若令臣进退之迹,不至鬼恶,宗社之失,不自臣身,是臣生死之愿毕矣,实存没之幸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和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乞缓师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75年,正值南唐被北宋灭亡之际。在这之前,南唐一直试图通过向北宋称臣、纳贡来换取和平,但北宋皇帝赵匡胤始终对南唐虎视眈眈,最终在这一年发动了灭南唐之战。
在这段时间里,李煜作为南唐的君主,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一方面要尽力保卫国家,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如何安抚民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这首《乞缓师表》,希望通过向北宋请求暂缓进攻,以便南唐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备战和安抚民众。
这个时代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南唐的国力相对较弱,而北宋则逐渐崛起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此外,李煜本人作为一位诗人兼政治家,他的诗词创作往往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这种关切之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