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铜片制成的簧发出清脆的声音,与寒冷的竹子一起演奏出新的旋律。手指轻轻滑动,美妙的音乐便在指尖流淌。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同秋天的水波般流动不息。他们还在深深的闺房中,还没有达到内心深处的交流。宴会结束,一切都成为虚幻,她的灵魂迷失在春天的梦境里。
去完善
释义
1. 铜簧:指用铜制作的簧片,这里是形容音乐的声音优美。
2. 韵脆:和谐的乐音。
3. 锵寒竹:指用竹子制成的乐器演奏出的清越之音。
4. 新声:指新的乐曲或歌曲。
5. 慢奏:慢慢地演奏。
6. 纤玉:形容女子的手指纤细柔美。
7. 眼色:眼神。
8. 暗相钩:暗中相互传递情感。
9. 秋波:比喻女性明亮的眼睛。
10. 横欲流:形容眼神流动,传递情感。
11. 雨云:原指阴雨天气,这里用来形容环境阴暗。
12. 深绣户:深深的刺绣房门,指女子居住的闺房。
13. 未便:不便于。
14. 谐衷素:表达内心的真诚。
15. 宴罢:宴会结束。
16. 又成空: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17. 魂迷春梦中:形容沉浸在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音乐与美色的交织之美,婉约动人。词的前两句“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通过乐器的声音和演奏者的动作,展现了音乐的优美动听。接下来的“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则描述了美人的眼神与表情,充满了诗人的遐想。“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表达了诗人对美人无法拥有的无奈,只能沉醉于梦境之中。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音乐与美色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寒夜独坐、欣赏乐器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孤寂、惆怅的情怀。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煜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南唐的后主,他面临著国家的衰落和政权的危机。他的父亲去世后,他被迫继承了皇位。然而,他对政治并无兴趣,反而热衷于文学、艺术和音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力,创作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如《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等。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值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各地割据势力纷争不断,战火连天。南唐虽然地处江南,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政治形势,也受到了战乱的波及。在这种环境下,李煜深感无奈和悲哀,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生活的感慨。
综上所述,《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这首词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位身处困境的词人创作的。它不仅展示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