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亡后见形诗

标题包含
亡后见形诗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精通书画,善诗词,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位期间,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使国家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身处异国并非我的意愿,忙碌的生活倒也过得清闲。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不禁想念起远方的家乡。
去完善
释义
1. 异国:指被俘之地,即汴京(今河南开封)。 2. 非所志:不是自己意愿中的地方。 3. 烦劳:繁忙劳累。 4. 殊:非常。 5. 清闲:悠闲自在。 6. 惊涛:汹涌的波涛。 7. 千万里:形容距离之远。 8. 无乃:表示猜测的语气副词。 9. 见:出现在眼前,这里可以理解为“回到”。 10. 钟山: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山名,是南唐故都所在地,也是李煜思念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亡后见形诗》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在这首诗中,李煜抒发了他亡国后被俘至北方的哀伤与思念故国的情感。 首句“异国非所志”写作者身处异国,这与他的初衷相悖,反映了他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感。第二句“烦劳殊清闲”表达了作者虽身陷囹圄,生活烦扰却仍然怀有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两句“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则将视野转向浩瀚的大海,其中的“钟山”指的是南京的钟山,也就是南唐的都城。作者通过设想跨越万水千山的距离,表达出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亡后见形诗》是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李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唐灭亡(975年)之后,此时李煜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沦为北宋的俘虏。在这首诗中,李煜以深情的笔触悼念他的亡妻周皇后。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李煜正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南唐的灭亡使他失去了国君的地位,成为了北宋的阶下囚。而周皇后的离世更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包括当时的历史环境。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南唐作为一个小国,最终也未能幸免被强大的北宋所灭。李煜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正是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李煜却用他独特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亡后见形诗》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