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张佖谏书手批

标题包含
答张佖谏书手批
  古人读书,不止为词赋口舌也。委质事人,忠言无隐,斯可谓不辱士君子之风矣。朕纂承之始,德政未敷,哀毁之中,智虑荒乱。深虞布政设教,有不足仰嗣先皇,下副民望。卿居下位,而首进谠谋,十事焕美,可举而行。朕必善初而思终,卿无今直而后佞,其中事件,亦有已于赦书处分者。二十八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精通书画,善诗词,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在位期间,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使国家人民生活富裕,文化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代读书之人,除了诵读文章外,还有更深的含义。他们投身于他人门下效力,忠诚无私地提出建议,这是不被侮辱的士人君子之风。当我继位之初,德行和教化还没有广泛传播,在悲痛之中,我的思绪混乱。我非常担心在施行政策和教育方面不足以继承先皇的遗志,也不足以满足民众的愿望。你在地位较低的情况下,首先提出了正直的建议,十条建议都非常出色,可以实行。我一定会妥善开始并考虑结束,希望你不要只在这时候说真话,然后以后就变了。这其中的事情,也有一些已经在赦免书上处理过了。二十八日。
去完善
释义
1. 古人读书:古代文人学习诗书礼易。 2. 不止为词赋口舌也:不只是为了文辞的优美和华丽的口才。 3. 委质事人:出仕为官,服务君主和国家。 4. 忠言无隐:忠诚无私,毫无隐瞒地提出建议。 5. 斯可谓:可以称得上。 6. 不辱士君子之风:不会玷污士君子的品德风范。 7. 朕纂承之始:指刚登基继承大统的时候。 8. 德政未敷:未能将美好的德行政策推广到全国各地。 9. 哀毁之中:悲痛中疏于治理国政。 10. 智虑荒乱:智慧不足以全面考虑和处理各种政务问题。 11. 深虞:深切担忧。 12. 布政设教:实施政治措施和教育制度。 13. 仰嗣先皇:继承并发扬光大先皇的美好品德与治国方针。 14. 下副民望:满足民间期望。 15. 卿居下位:你对位居地位较低但。 16. 首进谠谋:首先大胆提出有益的见解和建议。 17. 十事焕美:列举出的十个建议都非常出色。 18. 可举而行:值得立即付诸实践。 19. 朕必善初而思终:我一定会好好开始并坚持到底。 20. 卿无今直而后佞:希望你不要从现在的正直变成未来的奸佞。 21. 赦书处分:在赦令书中已经有所安排。 22. 二十八日:指的是写这封信的具体日期。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答张佖谏书手批》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时写给张佖的一首回复诗。全诗以古文形式写就,充满古朴典雅的韵味。诗中表达了李煜对古代读书人的尊敬和推崇,认为他们不仅能写作华丽的词赋,还能为国家尽忠,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诗中还提到,在继承皇位的初期,因为悲伤过度,他的智慧受到了影响,因此忧虑自己的政策和教育措施不足以继承先皇的遗志,满足百姓的愿望。接着,诗中对张佖提出了赞誉,表扬他虽然地位低微,但敢于直言献策,提出的十件事都富有见地,可以付诸实践。最后,诗中提到,他会善待那些一开始就对他忠诚的人,希望他们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改变初衷。整首诗充满了对贤臣的尊重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体现了李煜作为君主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张佖谏书手批》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1年,正值南唐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南唐的第六位皇帝,李煜在位期间,虽然努力改革政治,但始终无法扭转国家的颓势。 在这个时期,李煜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但由于哥哥早逝,被迫继承了皇位。虽然成为了皇帝,但他并不善于治理国家,反而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诗歌创作上,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誉为“词中之帝”。然而,他的文采并未得到时代的认可,反而使得他在政治上备受指责。 在南唐后期,由于北方后周的强大压力,南唐的国力逐渐衰落。为了求得生存,李煜不得不采取妥协的政策,向北方称臣纳贡。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南唐灭亡的命运。最终,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成为了北宋的俘虏,开始了他悲惨的囚禁生活。 在这首诗中,李煜表达了对张佖劝谏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无奈和无力回天的感慨。这首诗歌既体现了李煜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南唐末期的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