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妆容初成,肌肤如雪般明亮,春天的大殿里,宫女们如鱼儿般依次排列。
笙箫之声在云端回荡,再次弹奏《霓裳羽衣曲》让歌声响彻夜空。
谁在临近春天的时刻散发了迷人的香味?醉意中轻拍栏杆,情感真挚深切。
回家的路上请不要点亮烛火,让我们踏着清澈的月光,乘马而归。
去完善
释义
1.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等。
2. 晚妆:晚上或宴会后的妆容。
3. 初了:刚刚结束。
4. 明肌雪:指女子明亮的皮肤如同雪一般洁白。
5. 春殿:宫殿内的春天景象。
6. 嫔娥:妃嫔宫女。
7. 鱼贯列:形容排列整齐,如同游鱼般依次进入。
8. 笙箫:两种不同的吹奏乐器。
9. 水云间:水面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10. 重按霓裳:反复弹奏《霓裳羽衣曲》。
11. 歌遍彻:歌声响彻整个宫殿。
12. 临春:靠近春天的位置。
13. 更:加上。
14. 香屑:芳香的花瓣碎片。
15. 醉拍栏杆:醉酒之后拍打着栏杆。
16. 情味切:情感热烈。
17. 归时:宴会结束时。
18. 休放烛光红:不要让烛光太亮。
19. 待踏马啼清夜月:指准备骑马在月光下漫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宫女们在春天的宫殿里欢度佳节的场景。“晚妆初了明肌雪”,通过描绘宫女们华丽的妆容和肌肤如雪的容貌,展现出她们美丽的身姿和仪态。接下来的“春殿嫔娥鱼贯列”,形象地描述了宫女们整齐排列在宫殿里的情景,宛如一条美丽的鱼群穿梭于春殿之中。
接下来两句“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展现了宫女们表演的歌舞场景。笙箫之声悠扬婉转,仿佛在水云之间回荡;而霓裳羽衣舞则表现了她们的轻盈飘逸之美。这两句以音乐和舞蹈为载体,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华丽与繁荣。
然后诗人写到:“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意味着在这个欢庆的时刻,谁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又有谁醉意朦胧地拍打着栏杆,体味着这动人的情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背后人们内心情感的关怀。
结尾两句“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啼清夜月。”则是诗人的想象:在这欢乐的夜晚,当他们归去的时候,请不要点亮那辉煌的烛光,让我们踏着月光,骑着马儿,尽享这宁静美好的夜晚。这里流露出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喧嚣红尘的厌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李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964年,正值南唐灭亡的前夕,当时南唐君主李煜沉溺于宫廷生活,不问政事,导致国家日渐衰落。在这样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李煜将个人的哀愁、惆怅和无奈融入词作之中,以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
在这段时间里,李煜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作为南唐的君主,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却无法摆脱国家的厄运。他的统治期间,南唐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他却对国家的危机浑然不觉,反而陶醉于词赋创作和享乐生活中,最终导致南唐的灭亡。
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频繁。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家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而展开激烈的斗争。南唐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江南地区,曾经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唐的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被北宋所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