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七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偈七首 其三
此个物,上拄天,下拄地。 皖口作眼,皖山作鼻。 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 太平淈髿汉,事事尽经遍。 如是三十年,也有人赞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上拄天,下拄地":“拄”有支撑的意思,这里形容这个东西非常宏大,连天接地。 2. "皖口作眼,皖山作鼻":这里的"皖口"指的是安徽省的长江渡口,"皖山"则指安徽境内的庐山。这两个地方分别在诗人的东南两侧,被比喻为他的眼睛和鼻子。 3. "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太平"在此处可能是指太平县,是诗人生活的地方;"诸人"则是指其他众人。这句意为诗人主动后退三步,给予他人展现才能的机会。 4. "太平淈缩减汉,事事尽经遍":这里的"太平淈缩减汉"意为生活在太平县的普通百姓;"事事尽经遍"表示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 5. "如是三十年,也有人赞叹":这个三十年应该是作者在太平县生活的时期,尽管经历了许多事,但他也得到了别人的赞美和认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七首 其三》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法演所作。全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佛法的高深境界,同时也传达了禅宗“平常心是道”的禅理。 诗的开篇便直抒胸臆,描述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物”,这个“物”顶天立地,具有无尽的包容与力量。“皖口作眼,皖山作鼻”,这里将地理位置比作人的感官,形象地表达了万物皆为法的哲理思想。 “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太平指的是无烦恼的状态,在这句中诗人提出,只要我们放下烦恼,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放你诸人出气”则意味着让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到这种生活的畅快。 接下来的两句,“太平淈辥汉,事事尽经遍”,表达的是生活中的一切经历和困难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只有经过这些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 最后,诗人提到,即使这样历经磨难,仍会有人对其表示赞叹,强调了自己的信念和对禅宗信仰的坚守。整首诗看似戏谑,实则寓含着深刻的禅宗哲学,颇有意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其三》是南宋高僧释法演的一首禅诗,创作于公元1180年左右。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生死、因果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在南宋时期,佛教发展繁荣,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传播。释法演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禅宗五山十刹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对禅宗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一方面,金兵不断南侵,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法演以禅诗的形式,传达了禅宗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于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解脱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