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七首 其七

标题包含
偈七首 其七
佛祖生冤家,悟道染泥土。 无为无事人,声色如聋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佛祖:即佛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2. 冤家:佛家常用语,指与自身心性相违的世俗情欲。 3. 悟道:领悟佛教教义。 4. 泥土:喻指尘世生活。 5. 无为无事人:指超脱尘世烦恼的人。 6. 声色:指音乐和色彩,泛指物质世界的一切享乐。 7. 聋瞽:聋和瞽都指听觉或视觉丧失,这里形容不为声色所动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偈展示了禅宗哲学中一种反传统的思想。诗中的“佛祖生冤家”意味着佛教教义的领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经历各种挑战和困境。而“悟道染泥土”则强调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沾染世俗的尘埃,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他希望成为一位“无为无事人”,不受声色犬马的影响,如同一个耳聋眼盲的人一般清心寡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 其七》这首诗出自宋代著名诗僧释法演之手。诗曰:“江上生明月,山头种白云。白云遮不住,明月落江心。”这首诗歌创作于宋朝(960-1279年)晚期,大约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释法演在佛门中的地位显赫,并在当时文人墨客圈中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词创作具有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独特的人文视角。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在他所描绘的山川景色及自然景象中。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佛教一度衰落。然而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佛教逐渐复苏,并出现了许多杰出诗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在诗坛上活跃一时。 释法演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变革与冲突不断的一段时期。但在这动荡的时局背后,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强烈信念。这种信念,使得他与文人墨客们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