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二
有才曾少试,无命可深尤。 宪府初峨豸,沧溟遽狎鸥。 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 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年少时并未有过多尝试,但命运的安排却让你不得不接受一切。如同戴上官帽,初次进入官场的生涩和威严,又像突然间被抛入大海与海鸥共舞的惊险刺激。正值青春年华的你感叹时间尚早,但在疾病面前却又觉得岁月匆匆。尽管你的健康状况不佳,但你仍然坚持学习,这可能是你一直以来说服自己的理由吧。然而在家中,有谁能够帮你排解忧愁呢?
去完善
释义
1. "李察院":即唐朝诗人李白,此诗是挽歌,为悼念李察院而作。 2. "綦崇礼":宋朝诗人,字居实,号芋塘居士。 3. "有才曾少试,无命可深尤":才华横溢却未能充分施展,命运多舛令人深感惋惜。 4. "宪府":指御史台,这里代指朝廷。 5. "峨豸":穿着朝服的高官。 6. "沧溟":大海,这里形容广阔的世界。 7. "狎鸥":与海鸥为伴,比喻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8. "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惋惜正值壮年却已早逝,感慨一生疾病缠身。 9. "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勤奋学习为平生的事业,忧国忧民的心情又能向谁倾诉? 10. "萱堂":母亲,这里借指家庭和国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綦崇礼为悼念故友李察院所作的挽歌之二。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诗的开篇,“有才曾少试,无命可深尤”,诗人暗示友人李察院的才华横溢,但命运却不济,未能充分发挥其才能。这种命运的坎坷使得诗人倍感惋惜。接下来的“宪府初峨豸,沧溟遽狎鸥”,描述了友人的宦途生涯,尽管他在官场上崭露头角,但最终却如同惊鸿一瞥般短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紧接着,“盛年嗟未老,多病忽先秋”,诗人感叹友人正值壮年却未能长寿,疾病突然降临,让他提前步入人生的秋天。这使得诗人对友人的生命消逝感到痛惜。最后两句,“勤学平生事,萱堂孰解忧”,诗人提到友人一生勤奋学习,然而对于母亲的思念却无人能为他解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哀思,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通过对友人命运的惋惜、对其事业的同情以及对其亲情的不舍,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才华但命运多舛的形象,令人叹惋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綦崇礼在悼念李察院时所作的一组诗。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145年前后。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词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綦崇礼(约1083-1145)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曾任朝廷官员,后因与权臣政见不合而离职,晚年致力于诗词创作和教育。他与李察院的交情深厚,在得知李察院去世后,他以深情的笔触写下这组挽歌,表达对故人的哀思和不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