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下凵}亭山顶白龙穴
南山咚咚天作鼓,号召诸龙尽行雨。
惟有秃角最先到,泼墨云中鳞鬣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岳山间如擂鼓,召唤群龙降雨施。
独角先生第一个到,在云端里挥毫舞爪绘水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了下凵亭山顶白龙穴: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所在的位置,“上了下凵亭山顶”是地点,“白龙穴”是山中的一个洞穴。
2. 南山:这里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山脉。
3. 咚咚:象声词,形容打鼓的声音。
4. 天作鼓:指天空如同一个巨大的鼓。
5. 号召:召唤、聚集的意思。
6. 诸龙:各种龙,在这里可能指代各路神仙。
7. 尽行雨:全部下雨,意指普降甘霖。
8. 秃角:指无角的龙,这里可能是指一条龙的形象特征。
9. 泼墨:挥洒墨水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云层的浓厚与黑暗。
10. 鳞鬣舞:形容龙的鳞片和鬣毛在舞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龙的形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的诗。诗人以南山的天鼓之声为引子,想象召唤众龙前来降雨的场景。在此过程中,一条独角的白龙首先响应号召,舞动云间,仿佛在挥洒墨汁一般。这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古人对神话传说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上了下凵}亭山顶白龙穴》,是由宋代著名文人蔡肇所作。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建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生疾苦严重。诗人蔡肇是这一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以才华横溢的诗歌作品闻名于世。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蔡肇曾经历了自己的人生曲折。他曾科举落第,屡试不第,直到40岁才得中进士。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这首《{上了下凵}亭山顶白龙穴》中,诗人以白龙穴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蔡肇在那个特殊时代的理想和追求,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