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意
华池阿阁不相容,浊水清尘恨莫穷。
明月自新班女扇,行云无柰楚王风。
乳鶑啼晓销兰炷,媚蝶伤春失蕙丛。
纵使多才如子建,祇能援笔赋惊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殿堂无法共存,污浊的水和清澈的尘埃让人遗憾。
明月的光芒让仕女的团扇显得多余,流云对楚王的春风却毫无办法。
清晨的莺啼渐渐消散,兰花的香气在消逝,美丽蝴蝶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蕙草的庇护。
即使有曹子建的才能,也只能提起笔描绘下那惊人的一瞥。
去完善
释义
1. 华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象征性词汇,通常指仙境或皇宫。
2. 阿阁:高大的楼阁,这里可能指皇帝的住处。
3. 浊水:与“清尘”相对,代表世间的污秽和烦恼。
4. 清尘:与“浊水”相对,代表纯净无暇的事物。
5. 明月:明亮的月亮,也寓意贤明的人。
6. 自新:通过改正自己的错误而焕然一新。
7. 班女扇:传说中用以拂去尘埃的团扇,可能暗示女性的贞操。
8. 行云:流动的水云,可能暗喻皇帝的气度。
9. 无柰:无法抗拒,难以抵挡。
10. 楚王风:楚王的声誉。
11. 乳蓴:一种生长在湖泊和河流旁的浮萍,常被用作隐喻。
12. 啼晓:清晨的鸟鸣。
13. 销兰炷:焚烧兰花,形容高雅的氛围。
14. 媚蝶:美丽的蝴蝶,常用来比喻美女。
15. 伤春:古代诗词中常见主题,描述春天逝去时所产生的哀愁情绪。
16. 失蕙丛:失去美好的事物。
17. 子建: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曹植的字,以才情著称。
18. 祇:只。
19. 援笔:提笔写作。
20. 赋惊鸿:用优美的文字描绘惊艳的瞬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华美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孤独和思念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世界。
“华池阿阁不相容,浊水清尘恨莫穷”,这两句展示了人间的美与丑,如同两个不可调和的存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接下来两句,“明月自新班女扇,行云无柰楚王风”,通过对明月的描述,诗人暗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活中无法抗拒的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用“乳鶑啼晓销兰炷”和“媚蝶伤春失蕙丛”两个形象的画面,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这些画面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痛苦。
最后两句,“纵使多才如子建,祇能援笔赋惊鸿”,诗人以曹子建的才华作为对比,表示自己纵然有才华,也无法完全表达出心中的情感。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意》是北宋著名文人刘筠的一首婉约词。这首词作于公元997年前后,正值宋真宗时期。当时,宋朝政局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逐渐受到重视。刘筠在此时期受到皇帝器重,任翰林学士,因此他的词风婉约细腻,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理想色彩。
在《代意》中,刘筠借“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描绘,展现了繁华盛世的景象。同时,他也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人生际遇的无常感慨。这种情感与他当时的地位、经历息息相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阶层普遍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总的来说,《代意》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词篇,体现了刘筠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词艺的高超造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