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槿花

标题包含
槿花
紫雾函灯檠,彤霞逼绮寮。 吴宫何薄命,楚梦不终朝。 半被曾羞问,邻墙却悔招。 莫移风雨怨,更嘱鹊为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筠(971年-1031年),字子仪,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江苏扬州,是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官员,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位。 刘筠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以骈文著称。他的诗词才情横溢,作品风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紫色的烟雾包裹着烛台上的灯光,红色的霞光逼近精美的房子。 江南的宫殿为何如此短命,楚地的梦境不能持续一整天。 半杯酒后曾害羞地问,隔壁的墙壁上却后悔去招引。 不要移动风雨带来的遗憾,更要请喜鹊架起桥来传递信息。
去完善
释义
紫雾:形容紫色雾气般的景象。 函灯檠:形容灯光照映下的美丽景色。 彤霞:红色的云彩。 逼绮寮:靠近美丽的房屋。 吴宫:指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姑苏台,这里代指苏州一带。 楚梦:指楚国故地。 半被:指槿花的半凋谢状态。 邻墙:相邻的墙壁,这里指隔壁的院子。 莫移:不要移动。 风雨怨:指风雨中的遗憾。 鹊为桥:喜鹊搭桥的故事,相传七夕时,喜鹊会搭起桥梁,让牛郎织女相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槿花之美、感叹生命短暂的诗。诗人以紫色迷雾中的灯光(紫雾函灯檠)和红色霞光下的彩色帘幕(彤霞逼绮寮)来比喻槿花的美丽。然而,这种美丽却是短暂易逝的,就像吴宫的女子那样命运多舛,就像楚梦一样难以长久。 接着,诗人以半被遮羞的女子(曾羞问)和邻墙悔招的女子(却悔招)来比喻槿花的脆弱。这里的“问”和“招”都暗示着槿花的短暂生命。诗人担心风雨会伤害到槿花,希望喜鹊能为它们搭起一座桥,让它们能够安全度过风雨。 整首诗既赞美了槿花的美丽,又感叹了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槿花》是北宋初期文学家刘筠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020年之间,即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刘筠经历了从科举及第到官至翰林学士的历程。 当时正值北宋建立不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此时文坛仍残留着晚唐五代绮靡浮艳的诗风。刘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继承了白居易、韩愈等诗人的简朴文风,注重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为北宋诗坛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首诗中,刘筠通过对槿花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他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