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华林家声世不渝,云仍次第秉鱼须。
乌衣门大容高盖,蝌蚪书多聚硕儒。
里巷当今为甲族,风烟从古是仙都。
岂惟一榻留徐孺,食客三千兼鲙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氏家族世代声誉长存,子孙相继传承家族传统。
乌衣巷名门望族之地广纳贤士,蝌蚪文吸引众多学者聚集。
此地如今已是尊贵之首,古代曾是仙境般的都城。
不仅是留一榻给宾客徐孺子,更宴飨千位才子与美味的鲈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华林:指华林书院,是义门胡氏的书院。
2. 云仍:后代子孙。
3. 乌衣门:乌衣巷,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岸边,原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义门胡氏的地位显赫。
4. 蝌蚪书:古代篆书的别称,这里指的是古籍。
5. 硕儒:有学问的人。
6. 甲族:豪门望族。
7. 风烟:风光。
8. 仙都: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都城,这里用来形容华林书院的美景。
9. 徐孺:东汉名士徐稚,这里用来比喻有才学的人。
10. 鲙鲈:指美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义门胡氏华林书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家族声望和文化的赞美。首联中,“华林家声”象征着家族的荣誉和传统,“世不渝”则意味着这种声誉世代相传,永不衰败。颔联中的“乌衣门”代表贵族的身份地位,而“蝌蚪书”则暗示书院中丰富的学识与文采。颈联中提到,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在当代被视为名门望族,这体现了它在历史中的显赫地位。尾联则以徐孺子和食客三千的故事,暗示了书院广纳贤才、谦逊好客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典故的使用,展现了义门胡氏华林书院的家族荣耀、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是北宋著名文人刘筠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7年前后,正值北宋初期。当时,北宋王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在人生际遇方面,刘筠曾是科举状元,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官员。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北宋初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对当时的书院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初期,书院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当时的书院不仅承担着学术研究的功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华林书院就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书院之一,它的创始人胡氏以“穷理尽性”为办学宗旨,强调学问和人品的全面发展。
综上,刘筠在《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中,通过对华林书院的描绘,表达了对他所处时代书院教育的肯定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本人对于学术研究和品德修养的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