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
岁岁南山见寿星,百蛮回首奉威灵。
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
河鼓暗期随日转,马嵬恨血染尘腥。
西归重按凌波舞,故老相看但涕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年在南山祝寿,四海八荒都拜服于您的威严。
戏班子和乐队都来助兴,您的马车走过一个个长亭和短亭。
银河系牛郎织女期待着一年一度相会,宛如您光辉的统治。尽管马嵬坡有将士们抛洒热血,但遮不住您的荣光。
再次欣赏那优美的舞蹈,望您重新踏上征程,那些经历过风雨的老人们只能默默流泪。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明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2. 岁岁南山见寿星:每年在南山见到长寿星。这里是指唐玄宗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时,向群臣敬酒祝寿。
3. 百蛮:指众多的少数民族。百蛮回首,意为少数民族都归顺唐朝。
4. 威灵:威严的神力。这里形容唐玄宗的统治。
5. 梨园:唐玄宗曾设立梨园教习歌舞音乐,这里代指宫廷乐府。
6. 法部:古代宫廷音乐的部门。
7. 胡部:指来自西域的胡人音乐。
8. 玉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9. 长亭、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的场所。
10. 河鼓:星名,即牛郎星。
11. 马嵬:地名,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唐代安史之乱时,杨贵妃在此被赐死。
12. 凌波舞:一种舞蹈,相传是赵飞燕所创。
13. 故老:年老的人,这里指那些经历过唐玄宗时期的老人。
14. 但涕零:只是泪流满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唐玄宗晚年悲剧为题材,描绘了盛世之下的衰败景象。首联写唐玄宗在位时国泰民安的情景,有长寿山相映衬,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福寿。中间两联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宫廷生活的奢侈糜烂。领联中的“河鼓”是指皇帝陵墓,表达了皇帝离世后的凄凉;颈联中“马嵬恨血”则暗示了杨贵妃之死,揭示了衰败的根源。尾联又以皇帝西归、百姓垂泪的画面结尾,表现出民众的悲痛和对皇帝的哀思。整首诗寓情于景,深沉而婉转,令人叹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刘筠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唐明皇李隆基的繁华盛世以及他的悲剧命运。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筠正处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同时,这也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们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刘筠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往往以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刘筠所处的时代,虽然政治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这使得他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在《明皇》一诗中,他通过描绘唐明皇的悲剧人生,表达了对统治者应勤于政事、为民谋福祉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