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中新蝉
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
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
风来玉女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庭院中的美丽树木正在茁壮成长,这正是与螳螂共度的好时光。它们薄薄的翅膀犹如宫廷女子的头发,轻盈的蜕皮让人仿佛看到了仙子般的身影。当风吹过,玉女鸟率先转动方向;而露珠滴落时,金茎上的仙鹤还未察觉。夏日悠长,这声音伴随着夜间的思考,又怎能让潘岳轻易感受到秋天的悲伤呢?
去完善
释义
"馆中新蝉":馆中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借指居所的词汇;新蝉则是指春天孵化出的知了。
"庭中嘉树发华滋":庭中指的是居所的内院,嘉树是对美好树木的赞美;发华滋表示树木枝叶繁茂。
"可要螳螂共此时":螳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这句是说在新蝉出现的季节,螳螂也会出现。
"翼薄乍舒宫女鬓":这句形容新蝉翅膀薄而短小,刚出生的雏鸟;宫女鬓则是比喻蝉翅的形状。
"蜕轻全解羽人尸":蜕表示蝉从卵孵化出来后留下的壳;羽人尸是古文中对蝉的比喻说法。
"风来玉女乌先转":乌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黑天或傍晚;玉女乌这里应该是在描述自然现象。
"露下金茎鹤未知":露下是描写清晨的景象;金茎指的是草木枝干;鹤未知则表示清晨的凉爽尚未传到地上。
"日永声长兼夜思":日永指时间漫长,表示夏日炎热的白天;声长形容蝉鸣不断;夜思则意味着夜晚时知了的嘶鸣更加明显。
"肯容潘岳到秋悲":潘岳是古代著名诗人,以善写悲秋之词著称;这句用潘岳的故事提醒读者及时行乐,不必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悲伤。
去完善
赏析
《馆中新蝉》是北宋诗人刘筠的一首咏物诗。在这首诗中,刘筠通过描绘新蝉的形象和习性,表达了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通过对庭院中的佳木和新蝉的描写,展现出初夏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提到的“螳螂”实际上是在暗示蝉的诞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
颔联“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则是对蝉的形态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薄如蝉翼的翅膀、轻盈的蜕变,都在诗人的笔下得以生动的呈现。同时,这里的“宫女鬓”与“羽人尸”也是对蝉生命历程的一种隐喻。
颈联“风来玉女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通过对比风中的乌鸦和露下的仙鹤,进一步强调了新蝉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它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尾联“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则是通过对蝉鸣昼夜不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新蝉执着追求生命意义的精神的认可。同时,这里的“潘岳到秋悲”,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坚持,即使面对秋天的到来,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总之,刘筠的这首《馆中新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新蝉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同时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界和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馆中新蝉》是宋代文学家刘筠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景象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70年左右,当时刘筠正处于中年时期。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已经成为了翰林院的一员,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等文告,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文人。
在刘筠生活的时代,宋代的文坛繁荣昌盛,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并存,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这首诗中的新蝉意象正是他通过对自然界细微观察后的产物。此外,刘筠在诗中还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也是他在个人生活中经历的磨难所赋予他的独特视角。因此,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杰出诗人的才情和思想深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