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洞归吴中
欲折瑶华向绿畴,风光满目尽离愁。
茂林修竹多嘉客,万壑千岩忆旧游。
汉诏已闻求泛驾,祢狂无自屈岑牟。
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采摘绿油油的庄稼地里的瑶华,满眼都是离别的悲伤。
茂密的树林、高大的竹子里有许多值得尊敬的朋友,我们回忆起曾经的旅行经历。
已经听说汉代的诏书在寻求有才华的人,我们不需要因为自己的才华而自卑。
就像楚国人等待有识货者发现宝玉一样,不用担忧自己的才华被埋没,相信有一天能实现自己价值。
去完善
释义
1. 许洞:地名,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2. 归吴中:指回到苏州一带。吴中是古代对苏州地区的称谓。
3. 欲折瑶华向绿畴:意指想要采摘美丽的鲜花献给绿色的田野。瑶华,美丽的花朵;绿畴,绿色的田野。
4. 风光满目尽离愁:指满眼都是美丽的景色,但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忧愁。
5. 茂林修竹多嘉客: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之中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嘉客,尊贵的客人。
6. 万壑千岩忆旧游:回忆在山谷和山崖之间游玩的往事。万壑千岩,形容山谷和山崖众多。
7. 汉诏已闻求泛驾:听说汉朝皇帝的诏书中已经寻求到贤才。汉诏,汉代皇帝的诏书;泛驾,才能出众的人。
8. 祢狂无自屈岑牟:祢衡的狂妄无法使他屈服于世间的权贵。祢狂,指东汉名士祢衡的狂放不羁;自,使;屈,屈服;岑牟,代指权贵。
9. 荆山待价何忧晚:在荆山等待身价提高,不必担心时间太晚。这里用“荆山待价”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有待发掘。
10. 龟手犹期裂地酬:期待有一天能够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待遇。龟手,手上有龟纹;裂地酬,分割土地作为酬劳。
去完善
赏析
《许洞归吴中》描绘了诗人在离别家乡的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心境。开篇两句以“欲折瑶华向绿畴”表达出对家乡的不舍之情,而“风光满目尽离愁”则表现出离别的哀伤。接下来,诗人通过“茂林修竹多嘉客”和“万壑千岩忆旧游”的对比,表达了离别故乡后的惆怅和对昔日游历的回忆。
中间两联则以历史人物典故进行寓意。“汉诏已闻求泛驾”用汉高祖刘邦广求贤才的故事,暗示诗人希望自己的才能被世人所知;“祢狂无自屈岑牟”则用东汉祢衡的故事,表示自己不愿卑躬屈膝、枉费才华。
最后两句“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表示诗人相信自己的才华终将得到赏识,犹如荆山之玉和龟手之技最终会有人赏识并重用。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许洞归吴中》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刘筠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刘筠作为朝廷命官,多次被任命为知州、尚书等职位,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江南地区的水乡风景优美,富饶而繁荣。刘筠在任职期间,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对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刘筠作为一名文人,深受时代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因此,这首《许洞归吴中》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