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飞凫别业
垂空小雨湿梅花,一岭穿云石迳斜。
燕子飞时春欲暮,断桥烟水渺无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雨滋润着低垂的梅花,一座山岭穿越云层,小径曲折斜上。当燕子展翅飞翔的时候,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断桥边烟雾弥漫的湖水显得无比宽广。
去完善
释义
1. 过:拜访;经过
2. 飞凫:指庄子笔下能飞翔的水鸟,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的雅号,也可能是作者的想象或者比喻。
3. 别业:在老家以外的其他地方的住所,相当于现在的别墅或度假屋。
4. 垂空:从天空降落的意思。
5. 穿云:穿过云雾,表示山峰高耸入云。
6. 石迳:用石头铺成的道路。
7. 燕子:一种常见的鸟类,春季迁徙到温暖的地方繁殖后代。
8. 春欲暮:春天快要结束了。
9. 断桥:被截断的桥梁。
10. 烟水:烟雾笼罩下的水面,形容湖面朦胧的景象。
11. 渺无涯:无穷无尽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的美景。诗人首先通过“垂空小雨湿梅花”这一句,展现了细雨中的梅花的形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一岭穿云石迳斜”描述了一幅山间小径的景象,云雾缭绕,给人以神秘之感。而“燕子飞时春欲暮”则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燕子翩翩起舞的情景。最后一句“断桥烟水渺无涯”以断桥和烟水为背景,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意境,使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飞凫别业》这首古诗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大致时间为公元1368年至1398年。在这个时期,正值明初政治稳定、经济恢复的时期。诗人刘应时以丰富的才情和高雅的审美,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刘应时作为文人学士,以诗为寄托,通过描绘飞凫别业的景观,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出世之情。据史料记载,刘应时曾在仕途中颇不得志,在目睹了世态炎凉之后,他转而将热情投入到山水田园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归隐田园的理想生活,同时也揭示了作者面临人生挫折的心态转变。此时,明代的政治文化逐渐成形,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加强,文人士大夫纷纷寻求心灵上的宁静,形成了典型的“士人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刘应时的这首诗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传颂后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