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麻姑山庙

标题包含
题麻姑山庙
险翠峨霄压上游,大仙曾向此幽求。 云埋三级坛空在,月照千寻水自流。 偃盖鹤还清露滴,古池龙睡碧莲秋。 桑田未必翻为海,香火何人解继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翠绿高山位于上游,传说中的大仙曾在这般幽静之处寻求真谛。 三层神坛虽然被云雾遮掩,但并未消失;月亮照亮了深远的流水静静流淌。 倒映着天边的荷叶上的白鹤宛如静止,古代池塘中的龙在沉睡中度过了一个碧绿的秋天。 但世事无常,桑田或许不会真的变成大海;又有谁了解并继续修复这里的香火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麻姑山: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境内,因麻姑仙女而得名。 2. 险翠峨霄:形容麻姑山的高峻险要。 3. 大仙:此处指麻姑仙女。 4. 三级坛:指麻姑山上的三层祭坛。 5. 千寻水:形容水面宽阔。 6. 偃盖鹤:指栖息在树荫下的仙鹤。 7. 古池龙:指沉睡在古池中的神龙。 8. 碧莲秋:指碧绿的莲叶在秋天中依然茂盛。 9. 桑田未必翻为海:比喻世事变幻,沧桑更替。 10. 香火:指寺庙的祭祀活动。 11. 解继修:意为了解并继续修行。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险翠峨霄压上游,大仙曾向此幽求”中,“险翠”与“峨霄”描绘出麻姑山的险峻景色,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存在着一位大仙,她曾在山中寻找清静的世界。通过这个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追求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颔联“云埋三级坛空在,月照千寻水自流”中,“三级坛”象征曾经的辉煌已经消失,只留下残垣断壁;而“千寻水自流”则暗示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抗拒的。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又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颈联“偃盖鹤还清露滴,古池龙睡碧莲秋”中,“偃盖鹤”与“古池龙”分别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超脱的境地。诗人以鹤、龙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厌倦。 尾联“桑田未必翻为海,香火何人解继修”中,“桑田未必翻为海”意味着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但“香火”却依然长存。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信念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麻姑山庙》是唐朝诗人李翔创作的一首描绘麻姑山庙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翔,字子翔,号碧落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诗书,才华横溢,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但他的诗歌却因此更加富有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在创作《题麻姑山庙》时,李翔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当时,他的父亲去世,母亲病重,家中遭遇变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来到麻姑山庙寻求心灵的慰藉。在庙中,他看到了麻姑山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神灵的力量,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了他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