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麻姑山喻供奉

标题包含
寄麻姑山喻供奉
羽客乘风下九天,拨云亲自拣林泉。 檐吞海魄迎真气,路绕岩根谒古仙。 道豚早为三洞伏,诗成曾被六宫传。 如今万事皆轻弃,只待还丹驻鹤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身轻似羽毛,乘风而下九重天。拨开云雾,亲自寻找山林幽泉。屋檐犹如大海一般宽广,迎接天地之正气;道路环绕岩石根部,拜见古代仙人。道行深厚的神仙们早已隐藏在三洞之中,他们的诗篇曾经被宫廷里的人们传颂。如今万事都已经看轻看淡,只为了修炼内丹,延长鹤寿之年。
去完善
释义
1. 羽客:指仙人。2. 九天:即九霄,天的最高处。3. 拨云:穿过云层。4. 拣:挑选。5. 林泉:山林与泉石,这里泛指山水胜景。6. 海魄:大海的景象。7. 真气:指天地之气,道家修炼中的一种能量。8. 岩根:山岩的底部。9. 谒:拜见。10. 古仙:古代仙人。11. 道豚:道教术语,指修道者。12. 三洞:道教经典中的三部主要经典,分别是《洞真经》、《洞玄经》、《洞神经》。13. 六宫:皇帝的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皇宫。14. 万事皆轻弃:指看透了世事,放下了许多执着。15. 还丹: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据说服用后可延长寿命。16. 驻鹤年:意指长寿。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麻姑山喻供奉》是唐代诗人李翔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 在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李翔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曾在朝为官,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 麻姑山位于江西省南城县西部,是道教圣地之一。喻供奉可能是李翔的一位朋友,他在麻姑山修道。李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喻供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首诗中,李翔以山水的形象来比喻他们两人的友谊,以及他们对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他用“山色如故”来形容他们的友谊长久不变,用“水流无尽”来形容他们的隐逸生活自由无拘。这种比喻手法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