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龙虎山张天师
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
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
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
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汉中期,有位名叫孙天的教师,他长期受教于道教教规并住在道观中。他的名望很高,无论在哪里遇到他都会向他行礼;他在社会上广受欢迎,没有谁会不尊重他。
孙天精通道教的三洞教义和修炼方法,使得各种魔力幻术在无形中消散。他传承了长生不老的道法,得到了无数门徒的敬重。在大灾难面前,他们始终铭记着这位导师的恩情。
去完善
释义
1.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2. 张天师:即张道陵,为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
3. 直下孙:指的是张道陵的直接后裔或传人。
4. 科戒:指道教的教规戒律。
5. 玄门:道教的别称。
6. 寰中:即人世间。
7. 三洞吏兵:道教神话中的神兵天将。
8. 六宫魔幻:道教神话中的各种妖魔鬼怪。
9. 长生箓:道教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死的仙箓。
10. 浩劫铭肌:形容刻骨铭心的恩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翔献给龙虎山张天师的赞美诗。诗歌从第一句“东汉天师直下孙”开始,就表达了对张天师的敬意和崇拜。诗中描绘了天师的崇高地位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在道教中的影响力。作者用“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来形容天师的威严和尊敬。同时,诗人还描述了天师在道教世界中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如“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最后,作者表示希望能得到天师的长生箓,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天师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献龙虎山张天师》这首诗出自清朝诗人李翔之手,创作于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在这一时期,清朝的统治逐渐稳固,国力逐渐强盛,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李翔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在这一时期,他来到了龙虎山,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也是张天师的修炼之地。在这里,他见到了张天师,被他的道行和高尚品质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献龙虎山张天师》诗。
在这首诗中,李翔通过对张天师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真理、道德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希望人们能够以张天师为榜样,弘扬道教精神,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