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魏夫人受大洞真经

标题包含
魏夫人受大洞真经
太极仙公降上清,为传三十九章经。 先教稽首丞明诏,次遣斋心向洞冥。 妙句只令岩下读,真文不许世间听。 宝函钿轴披寻遍,始驾龙车谒帝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神仙降临至高无上的境界时,他们传播的是一种深奥的经文,一共有三十九篇。首先要求敬拜神仙并且要十分虔诚地聆听他们的旨意,然后去朝拜那个神秘的境界。这些美妙的诗句只在山岩之下吟咏,真正的经文不允许在人间流传。仔细地翻阅那些珍贵的书函和宝石镶嵌的书轴,最后乘坐龙车去拜见天庭。
去完善
释义
1. 太极仙公:道教尊神。这里指太上老君或玉清圣祖大道君等人物。 2. 上清:道教的一个境界或者天界,意为“至高至净”。 3. 三十九章经:指《道德经》,全书共有三十九章。 4.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拜方式,表示恭敬。 5. 丞明诏:道教中的一种礼拜仪式,以诚明感天。 6. 斋心:一种清心净念的修行方式。 7. 洞冥:指神秘的仙境。 8. 妙句:指《道德经》中的美妙言辞。 9. 岩下读:在岩石下诵读经书,意指深入学习和领悟。 10. 真文:指真正的道经,与世间流传的不同。 11. 宝函钿轴:指装裱精美的道经卷轴。 12. 披寻遍:仔细阅读、全面理解的意思。 13. 始驾龙车:开始驾驭龙车,比喻得道成仙。 14. 谒帝庭:拜访天庭,即升入仙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道教修道的神秘场景和心境。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太极仙公降临并传授三十九章真经的过程,营造出一种庄严神秘的气氛。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稽首”、“斋心”两个动作细节表现出修道者对道教的虔诚和专注。再往后,诗人用“妙句”和“真文”展示出真经的高深莫测与珍贵罕见,使人感受到修道的艰辛和高尚。最后两句以“宝函钿轴”、“龙车”等意象营造出现实与仙境相交融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道教信仰的热诚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出了诗人对道教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贞观年间,诗人李翔创作了这首《魏夫人受大洞真经》。此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唐朝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而开放,为社会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文人墨客的李翔,一生追求道义、文学与自由。他常常描绘那些古老神话传说及道教神仙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魏夫人是传说中的一位女性仙人,因积善行德受到大洞真经的传授,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智慧。这首诗描述了魏夫人的形象和品德,以及她如何获得无上智慧的经过。 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作者试图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信仰、善良和努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神话传说的赞美,和对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的深深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