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凌云观
掩映真居不易求,自惊何路到蓬丘。
庭心月近石坛古,海面风微山殿秋。
控鹤岭高星半隔,伏龙岗转水分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要找到一个真实的居住之地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很惊讶如何找到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月光照在庭院中心,显得古老而宁静;海面上的微风轻轻吹过,带来秋天的凉意。远处的高山就像仙鹤翱翔,星星闪烁其中;山谷中的水环绕着丘陵流淌,形成美丽的风景线。
去完善
释义
1. 掩映:在此处指林木相互遮掩,若隐若现。
2. 真居:在此处指道观。
3. 蓬丘: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4. 庭心:庭院中央。
5. 月近:月亮仿佛靠近庭院。
6. 石坛:石制的祭坛。
7. 海面:此处意为水边,与“海”字结合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浩渺的意境。
8. 风微:微风拂过。
9. 山殿:山中的宫殿,即道观。
10. 秋:在此处指秋天。
11. 控鹤岭:因有仙鹤在此起飞而得名,象征仙人出没之地。
12. 高:形容地势险峻。
13. 星半隔:星星仿佛被半山腰隔断。
14. 伏龙:因有龙潜藏于此地而得名。
15. 岗:小山丘。
16. 转水:水流在这里转弯。
17. 分流:分岔的水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西山凌云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诗人眼中,这处仙境般的道观是那么难得一见,仿佛不经意间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山。
“掩映真居不易求,自惊何路到蓬丘”,开篇两句就表达了这种意外之喜的感慨。这隐现于山林间的道观实乃人间仙境,让人不禁要问自己是如何找到这里的。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观内景色的具体描绘:月光洒在庭院的石阶上,海风轻拂过山巅的大殿,这些景象都显得古老而宁静。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通过“控鹤岭高星半隔,伏龙岗转水分流”来进一步展现道观的神秘氛围。在这两处地方,有星星闪烁的山岭和高岗上游动的流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仙气的世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人引向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西山凌云观》是唐朝诗人李翔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6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整个社会政治局势紧张。在这段时间里,李翔的生活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因此,他选择了远离尘世,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
在这段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归隐田园、游山玩水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李翔也不例外,他在游览西山凌云观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从而创作了这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篇。
去完善